看完《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想写点东西。
整场电影看完,除了惊叹于程耳导演精准唯美的运镜风格和恰到好处的配乐外,整体感觉还是有点发懵。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在等,等故事的高潮,等一个震撼的结局,结果整部电影就这样不瘟不火地结束了。结尾的字幕都打出来了,我还在影院里坐着,因为我总感觉没完,后面还有内容。
很可惜没有。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啥意思?作为导演,到底想向观众传达什么?
标题这个事,还真不知道导演咋想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内敛,很少会把实质性的东西红果果地暴漏出来。
金庸老爷子《射雕英雄传》中讲了这么一个事儿,黄蓉为帮助靖哥哥讨好洪七公,特意烧了若干菜肴,菜的名目都叫什么呢?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岁寒三友……作为读者,如果略去繁复的解释不看,是很难猜到这些菜肴到底是什么,甚至连原材料都不晓得。
身为中国人,我为我们华夏文明中有这么多弯弯绕而感到骄傲,窃以为,懂得绕弯子也是一种文明发达的体现。
反观西方文化,同样是菜名上就直白了很多,这种直白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说菜名。西餐的风格是根据主食材和酱料来命名的,举个例子:炖小牛肉佐马德拉酱。直观暴露,一览无余。
我们中国导演的这个弯子直径太大,把我绕过去了。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另辟蹊径,看看它的英文名字:The Wasted Times. 再把它直译成中文,徒劳的时代。很奇怪吧?罗曼蒂克,一个舶来词汇,竟然在英文标题中消失了?
徒劳?究竟这个徒劳是修饰什么的?是故事中所有人物做的事情都是徒劳的,还是这个时代是徒劳的,无用的?
我比较倾向于后者。这样的时代是阴暗的,时代中的人物是痛苦的,拧巴的。尽管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徒劳,无用,但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同样值得拍成电影让我们来追忆。因为这样徒劳的时代,是历史进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混乱与徒劳是主体,相反,治世的歌舞升平,河清海晏才是灵光一现。往往需要长久的混乱,长久的沉寂才足以积蓄出足以改朝换代的力量。而那之后,灵光一现之后,又将迎来长久的混乱和沉寂。那些在混乱中生存或死亡的人们,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黑帮老大、泼皮混混、名媛名妓、热血青年……他们的时代结束了,生命也结束了,虽不足以被歌颂,但应该被铭记。
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影片中种种风流也好、传说也罢,已然作古。甚至对当今的生活起不到推进作用,所以叫做徒劳的时代,但是依然有权利值得被铭记。
我们应该记得我们的土地上曾经生活过这样一群人。
影片的标题,The Wasted Times,其实是在正话反说,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样的时代,不要忘记这样的人。因为我们虽然不再身处那样的时代,但那些人中总有我们的影子。
袁泉和闫妮的那场对手戏。闫妮问,你的电影我很喜欢看,可惜看不懂。袁泉说,我也不懂,导演说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