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看到一篇《李太白炒股记》,微笑读完,不由想起去年自己入市的情景。想想自己退出那个红红绿绿的股市也有快一年了。
因为工作性质,现在的同事和接触到的同行都是和金融相关的。跨行业跨的像一字马了,我自己都难以置信。在进入公司不久后,对自己所处的消费金融行业进行了一个比较细致的梳理,学习,浏览各种行业资讯和资料。刚开始看行业资料,里面的各种行业术语,让我各种懵。逮一个术语,拜访一下度娘。
在我边扎实基本功,边适应岗位工作的时候。公司的财务经理、贷后主管、信审主管休息时聚在一起都在讨论股票,她们也都参与其中。时间正值2015年上半年,股市行情一片大好。今天听着财务经理说她买的某某股直接涨停,她赚了多少;明天又听到贷后主管说她买的那只股,跟中邪一样,两个涨停……她已经把信用卡的钱套出来玩股票了!
然后有一次跟一朋友吃饭聊天,她和他男朋友都在炒股。她去年辞职后,有好几个月都没上班,专注炒股,专做短线,本金翻了两三倍,我听得目瞪口呆。虽然知道理财投资的渠道有很多,可炒股确实是比较狠、快、辣的一种。
在A股直冲4000点的时候,我在完成岗位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扑在了研究股票上面,天天看那些网上的股票大牛的分析、热点新闻题材解析,还加了几个股票群,周一到周五总是群里最热闹的时候,群主一般都是炒股能手,直播看盘情况,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我对如此热烈的群讨论,刚开始真的不习惯,这些人都魔怔了吧!不过想想那时的自己不也是着魔了么?都在研究些什么啊!
所以,我刚开始并没直接冲进股市厮杀,而是先尝试“炒基”,买的股票基金,也就是随股票涨跌变动价格的基金,风险也是蛮大的。刚开始买的份额不多,可收效很明显,涨势与股票齐飞。后来直接卖掉,又买了另外一只“基”,可能天时地利与人和,还真的尝到了丰收的滋味。
在对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去证券公司开户了,开户的过程也震惊我了。银行保安大叔也在跟我聊股票,大谈他买的那只股票怎么怎么帅,怎么怎么让他收获颇丰。那时股票的热度可能能跟最近王宝强事件的热度差不多吧!
开户之后,我开始在意起了群里讨论的每支股票,挨着盘点这些股票的价格、走势……那些炒股大牛说的K线图,江恩理论我看了好久,实在没明白其中的奥妙(有点怀疑,数学差了对炒股也有影响)。让我哭会……后来干脆直截了当的看新闻、跟网上那些炒股很牛的人选股。股票很多,也要适合自己的才行。价格适合,走势不弱,未来可期。这大概是选股的要领。
后来对准某支股票下手了,准备的几千块钱,买了两三手(两三百股的样子),我是不打算打持久战的,选择了做短线,开始了自己的炒股生活。买下股票的第二天,我一有闲余的时间,就打开了证券APP开始盯着自己所买那支股票的动静,天哪,每时每分的变化都不同,不过幸好是一直往上走的,感觉自己的眼光不错嘛。心中的洋洋得意一直持续到收盘。
第三天,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股票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我看着群里的消息,终于明白了炒股人的心情,因为稍不注意,钱就会长翅膀飞走一样,所以大家都这么走心,那是对自己辛苦钱的负责啊。我看着证券APP里盈亏的浮动,有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躁。最后在群里有大户说这支股票今天收盘必定会涨停的时候,我在收盘前把这只股票卖掉了,一支跟了我两三天的股票,让我赚了差不多一周的工资收入。
往后的一段日子,我就在开盘、看盘、买卖的纠结中度过,账上的数字不断的起伏变化,但总归是赚的,金额大小从千数到万数的变化让我觉得像梦一样。直到股灾的到来,现在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杠杆”、“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股民们买卖都没法,直接跌停。眼巴巴的看着账户资金缩水,对于投入很大的股民来讲,心理层面的打击可能真的受不了。我在这个过程,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不行,不是能够沉浮在股市里的那种波澜不起的好心态。所以,后来及时止损出来了,毕竟本金安全最重要。之前股灾前赚的,也贡献出去了,还有自己之前的P2P理财和买黄金的收益也全折在里面了。
想想炒股的那几个月,一心向股票,最后也没能让自己的账户多出几个0来。反倒是丢了时间和精力,也没法静下心来看书,看来自己还需要多磨练。不过,有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成长。同时,也让自己明白,稳妥的理财方式可践行,对于高风险的股市还是谨记那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当然,你要试一试,也可以,保持一种好心态:“天生我股必有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