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很多群体性活动,比如:21天不抱怨活、30天腹肌训练、天天平板撑晒朋友圈、365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每周读一本书等等,从形式上来讲,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些活动的精髓都渗透到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思维习惯中,像是清晨的闹铃,到了必要的时刻,就会在耳畔响起,提醒自己。
30天写作群,却是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精神都坚守了下来。而它所带给自己的意义,却并不仅仅是养成单一写作习惯这么简单。
第一点,它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群从未谋面的朋友已经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群朋友中,有许多自己欣赏和佩服的高手,她们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和榜样,今后只要经常看到她们的作品,就必然激发出自己没事儿写写的动力和激情。这群朋友中,也有许多我欣赏的真性情之人,她们的品格和个性深深吸引了我,给我许多启发。
已发展为互加微信的朋友,更不用说了。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会线下相聚,煮酒话梅、chatter人生的!
第二点,它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知不足。写作业的过程中,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不断暴露,平时习惯于写小心情的小酸文,但总归因思考太少,情感不够丰富,对人生的体察不够深刻,文章没有真情实感而显得苍白。看了群里大咖和中咖 们文章的深度,更反映出自己储备的不足,平时读书不精进,经典少。业精于勤,平时动笔少、练习少的话必然言语无力,纸上功夫骗不得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工作模式对个人的影响和渗透已太深,思维变得畏首畏脑,拘谨保守。加上生活已把所有时间都捆绑的死死的,除了上下班长途地铁上可以看看书,静下心来思考和书写的时间太少太少。
第三点,承接第二点,对自己写作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原来总想着,一定要把自己的爱好发展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副业,起码当工作和生活辜负自己的时候,它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临时休憩的港湾。也由此入群前有些浮躁,急着构建两个大的写作框架。入群后才明白,正是因为自己对这个爱好的定位不准和能力欠缺,那两个框架才迟迟停留在想法阶段,无法推进。现在呢,自己的目标仅仅是激励文字和培养思维习惯,其他的随遇而安吧!
第四点,掌握了好多小工具和小技能与大家分享,发表文章的几个途径之优劣也都深刻体会。比如:简书最好用,锤子便签和有道云这类小公司开发的不甚稳定,公众号嘛,像我,不是特别好意思用,起步挂三档,怕别人笑话了去。其他的,例如印象笔记的同步功能,讯飞语记的语音速录功能,都便于自己这种长时间在路上的人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提高效率。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个活动,自己对人生的定位终于落地了。终于明白理想和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兄弟,要想让理想照进现实,必须脚踏实地的花功夫把现实先驯服好。理想是方向和太阳,只有在埋首现实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阅历和素材,理想与现实才能最终一起开花结果,饱满人生。
回首那一个月,尽管只是短短的30天,还跨了一个春节。却是过程跌宕起伏,感受深刻。
刚开始时,激情澎湃,甚至心甘情愿的半夜爬起来,只为心里的那点喜欢。就像年轻时挂记一个心仪的人,忍不住趴在被窝里,悄悄打开手电筒,给他写信。然而,到了中段,尤其是比较忙碌和疲惫的时期,感觉像进入了跑步心脏缺氧的那种痛苦阶段,开始有了懈怠之心。有拿库存抵挡的时候、也有凑合记录流水账的时候。跟管理员倾诉,她鼓励我说,只要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好,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坚持下来就是胜利。所以,在违规两次之后,我坚持了下来,绝对没有给自己的偷懒创造第三次机会。
自那之后,在没有写作群约束的情况下,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周陪孩子上课的时候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有查阅资料、有深入思考、有独特风格。并陆陆续续把一些成文发布至公众号,争取原创标。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有一颗对写作热爱的初心,以及对自己约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