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六月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整整半年,我一个人在北京顺义的出租房里写作,有时是下班后的黄昏,有时是无眠的夜晚,有时是周末雀鸟啁啾的清晨,我敲敲打打着键盘,时而灵感泉涌,时而神思困顿,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半个字。
身边有一群写作的朋友,他们不仅可以保持日更一文的频率,而且丝毫不影响稿件的质量,这让我备感压力。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过去的自己比,道理谁都懂,但活在这世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四月是我压力最大的一个月。怎么形容呢,就是突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作了,每敲出一行字,都怀疑它存在的意义,每一天似乎都在制造文字垃圾。后来,我干脆不写了,一休息就是半个月。
不记得是哪一天了,鬼使神差地,我又重拾了对文字的信心,开始按部就班地写起来,直到这一刻。
无数次想过写后记的心情,欢愉的、雀跃的,甚至激昂的,真正到了这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就像风吹树梢,花绽枝头,一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人生中的许多事不都是这样么?
二
我自幼喜欢阅读和写作。
有一年春天,去舅舅家做客。和表哥玩耍的间隙,他突然拿出一本故事书来,带着炫耀的神色一字一句读给我听。当时我还没上学,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立即被书中神奇的世界打动了,心下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占有它。
于是,趁表哥不备,临走时,我偷偷将那本书藏在了妈妈的手提包里。就这样,我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在尚未识字的年纪,是它开启了我阅读的欲望。毕竟是“偷”来的,不能轻易示人,我将之藏了又藏,藏了又藏,藏到后来连自己也找不到了。
多年后,当我再次向表哥提及此事,请求他的宽谅时,他呵呵一笑说,早就不记得了。我也不记得了,隔着漫长的岁月,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早就消散殆尽,但美妙的阅读体验依然清晰如昨。
小学三年级时,村子里一起玩耍的伙伴开始分起了帮派,其中有位首领,我向来十分仰慕。自帮派分开后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加入他的队伍,奈何自己一向人微言轻,做惯了不起眼的小喽啰,对方一直未曾把我放在心上。
怎么办呢,我写了一封信,足有好几百字,不像入党申请书那般郑重,但言辞诚恳,情真意切,像挽回一位即将失去的恋人,写到后来,我甚至掉了眼泪。这封信几经辗转,终于到了他手里,我顺利被“收编”了。那一刻,我大喜过望,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就是许多年过去了。如今,他娶妻生子,在老家一个工艺品厂上班,过着“三班倒”的生活,为一家人的生计日夜奔波。而我,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找了一份网站的工作。每一次过年回去,但凡看到他,心底总会无端生出一丝温柔。
是的,文字是有魔力的。搭建得好,它就成了两颗心之间的鹊桥。
三
读初中以后,隔壁班有个女孩子,几乎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在校刊上发表。市里的中学生杂志上,也常常能看到她的影子,甚至有一期,杂志社还为她做了专访。照片上的她,笑靥如花,气质温雅,谈及对写作的感受,她引用了叶文玲的一句话: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是的,当同龄的少年听着流行乐看着热门剧,将明星海报贴满房间的时候,她成了我心中的明星,一个生活在身边的写作者,平凡而又神圣。
我想成为另一个她,但每每投出的稿件,总是石沉大海,颗粒无收。
后来,我和她读了不同的高中,再没见过面。再后来,就是十多年过去了,听说她嫁到了镇子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过起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
如果有机会,我多想告诉她,你知道吗,曾经有一个我喜欢过你的文字,我多想问问她,多年前的文学梦,你还在坚持吗?
我的高中时代,是和《萌芽》杂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那几年,学习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传阅这份杂志。毕竟还是中学生,零用钱有限,不能做到人手一本,新杂志一到,就轮流着买。一本杂志,经过几个人的翻阅,到最后往往落满了杂沓的手指印,那种感觉,迄今想来,依然心生温存。
阅读《萌芽》的日子里,我写了许多伤春悲秋的文字,完全自娱自乐式的,写完就丢进书桌里,戏称“抽屉文学”。如今看来,它们矫情、酸腐、不知所云,但不得不承认,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的语感,锻练了我的表达能力。
阅读《萌芽》的过程是惊喜的,因为很久才能轮到自己,购买《萌芽》的过程,同样也值得惊喜,因为整个县城不过四五家报刊亭,而每家报刊亭只有寥寥几本,一旦错过日子,就很容易买不到了。
我清晰地记得高三那年的夏天,考前最后一次去买《萌芽》,跑遍了整个县城都没有买到一本,我沮丧极了,一个人在报刊亭旁默默站了许久。而当我准备返校时,天又忽然落起雨来,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副末日来临的样子。不知为何,行走在风雨中的我,突然觉得青春再也回不去了,所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都随这场雨水流失了。整个世界,充斥的都是离别的味道。
四
大学期间,我读了许多文学书。
我的大学毗邻省图书馆,两者之间的距离,徒步也不过十几分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我都花在了读书和借书上。每一次去借书,心情都无比雀跃,行走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就像一个孩童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满脑子都是对未知世界的幻想。而每一次借书归来,沉甸甸的书包里,似乎把整个世界都装在了里面。
就是在那个时期,我开始真正接触世界名著。《月亮和六便士》、《麦田里的守望者》、《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本本读下来,读的越多,越感觉自己浅薄,现实越苍白,越想沉入那个绮丽的世界。与此同时,我也开始读苏童、余华、王安忆,读张爱玲、萧红、郁达夫,读村上春树、青山七惠,它们陪伴并滋养了我一个个孤独的日子。
后来,我开始发表文章,陆陆续续地,就有豆腐块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上。有短篇小说、随笔、书评,也有诗歌。我记得自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得了112元的稿费,我紧紧攥着杂志社寄来的汇款单,排在邮局长长的队伍里,既想快点兑换成钞票,又想永远留在手中。
去年六月份,我毕业了,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北漂。
空闲下来的日子,不知不觉中,又开始了写作。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每两三天更一篇文,同时,再把文章发在微博和简书上。
写着写着,就开始有一些文章被转载,人民日报、思想聚焦、十点读书、青年文摘、意林、清华南都等,与此同时,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读者,虽然不多,但他们都很诚恳,很天真,很有爱。微博私信和公众号后台,经常能收到他们的留言,一面诉说着生活中的小烦恼,一面表达着对我文字的爱。
随后,因缘际会中,我签下了自己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五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表达,人生苦短,去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你知道吗,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你不想成功。你成功的欲念不够强烈,所以失败才成了人生常态,平庸才成了人生常态。问问自己,你一天当中最想做什么,哪一个排在最前面,那个最想做的事,才会成就你。
苏童在一次讲座中说过,你想成为作家,就一定能成为作家,就怕你不想,就怕你不够坚持。
我还不是一个作家,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正走在成为一个作家的路上。
你呢,你想成为什么人?你上路了吗?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自知文字尚稚嫩,内容尚浅薄,在许多人眼中或许不值一提,但路还长,热情还在,怕什么呢。有句成语说得好,盖棺定论,拜托,我还没死呢,请不要急着给我下结论。
感谢路经我生命的每一个人。
我们也许相爱过,也许伤害过,不管相爱或伤害,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都成了生命中不复再来的唯一,成了岁月深处永远的珍藏。
感谢你,因为遇见过一个个你,所以我才成了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