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从小到大,对于元宵节的感受,在我的印象里,最深刻的不是花灯,也不是舞龙舞狮,而是祭祖。
不知道别的地方习俗如何,在我的家乡,一年有两次大的祭祖活动,分别是清明节和元宵节。两次祭祖的程序和内容大致差不多,但是气氛不尽相同,清明节是专为祭奠祖先而设的节日,杜牧有句诗写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那一天,生者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而在元宵节,人们的情绪就显得复杂了,既夹杂着对新年的憧憬,又怀有对逝者的缅怀。
其实以前小的时候也并未对此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去了也只是在父母的指示下给见过面的和未曾谋面的先祖们燃香祭拜,然后由父母在先祖坟前低低呢喃几句,大致内容是向祖先汇报一下家中的近况,请求祖先保佑之类的话。然后就是给祖先坟茔四周除除草,最后燃放鞭炮。或许是因为年纪小,或许是因为那坟中逝去的先辈与自己没有过亲密的接触,总是对去祭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
近年来却每每有了些不同的触动。或许真的是长大了吧。
每当元宵节那天,夜幕降临之前,一大家子会提着一个红红的装着蜡烛、烧纸、鞭炮、燃香等等的塑料袋外加一把以备割草的小镰刀前往墓地。虽然现在提倡文明祭祀、破除迷信,但在乡下地方,给祖先烧些纸钱、上炷香、放上几挂鞭炮还是免不了的。
元宵节那天的祭祖,我们家乡俗称“照灯”,大概跟元宵节的花灯有关,取子孙在享受人世间的繁华精致,却也不能忘了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祖先之意吧。那盏灯就是指引游子返乡的灯塔,也是沟通阴阳两界的神器。
沿着通往墓地的长满野草的小径走去,途中会遇到不少邻居、朋友,有刚去的也有回来的,他们与爸爸妈妈见了总会说一句:“你来啦。”平平淡淡的三个字,在这时回荡在我耳边,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有淡淡的温馨,有深藏的失落,有无数道不尽的感伤与希望,让我渐渐神思飘远。
近了,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气味,倒也并不难闻,心头竟然有一种淡淡的温暖和满足,突然觉得——活着真好。一眼望去,这里好像仍是老样子,四四方方的由几块石板搭成的简单的坟墓一排挨着一排,伫立成了永恒,任外界如何的灯红酒绿、日新月异,都与这里无关。不过仔细一看,倒也是有些变化的,那些夹杂在古老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陈旧的四方坟墓间,有几座高耸的壮观的如宫室般的坟冢突兀地竖立着,这必定是新建的坟墓了。看来外界的新兴之势还是影响到了这里,如今连坟墓都是如此的时尚。远处,有飞奔着的欢快的幼小不谙世事的孩童,有捂着耳朵站在一旁听鞭炮声的女孩子,与我当年一样懵懵懂懂。
来到自家先辈的坟前,有长辈在,依旧不需要我们几个晚辈做什么,在父母叔伯们摆放祭品的时候,我偷偷打量起了面前的坟墓。没有墓碑,只在正立的石板上刻了逝者的生卒年、姓名及子女的名字,刻着字的痕迹在雨水的冲刷下已经有了些磨损。四四方方的石板还不能严丝合缝地掩盖,往往能看到一条或几条黑魆魆的缝隙。小时候的我曾对这石板中有什么很是好奇,一个劲儿往缝隙里瞅,却最终什么也看不见。悻悻之下问过爸爸,爸爸说那里面是祖先的棺木。小小年纪的我很是惊奇,电视剧中常出现的东西现在竟离我如此的近,毕竟在我出生后,土葬已经基本上被火葬取缔了。很奇怪的是,本来对于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我是很害怕的,但在那里,我却从没产生过类似害怕的情绪,即使是在很小的时候。现在想来,或许是血脉亲情的缘故吧。
轮到小辈们去上香的时候,忽然想到,这里面长眠的是自己的祖先,曾今的他们也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而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黄土一抔草没了。人的一生是何其短暂啊,“江月年年只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股凄凉感油然而生。怀着敬畏之心给祖先上完香,我在心中默默地想,一定要好好地活一场,即使人生短暂,也绝不能虚度!
硝烟弥漫中,鞭炮声声里,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回家之路。今夜,是上元佳节;今夜,是合家欢乐。逝者已矣,生者必须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