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职业环境下的有害因素,长期接触可导致机体出现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是目前职业病防治的研究重点。
噪声的危害及接触限值
长期接触噪声可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影响。
①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产生头疼、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征候群;
②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
③ 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
④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减低。
操作者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聋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不易被早期发现,因为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0~20 000 Hz,但对 2 000~8 000 Hz的高频声音灵敏度较高。早期损失主要在高频范围内。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确定听力损失25 dB为耳聋标准。人耳正常听力普通交谈55 ~65 dB,个别可低至15 dB,一般认为听力损失在25~40 dB为轻度耳聋,40~55 dB为中度耳聋,70~90 dB为重度,90 dB以上为极端耳聋。
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中对噪声的接触限值做出了要求。实际工作中,对于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 h的工作场所,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或计算)的等效声级,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 dB的原则,确定噪声接触限值。
噪声的防护
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是一项根本性措施。但要完全消除生产性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只能通过工艺改革以无声或产生低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声设备。
合理进行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
对局部噪声源采取防噪声措施,采用消声装置以隔离和封闭噪声源。
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① 吸声: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装饰在室内墙壁上或悬挂在空间,或制成吸声屏;
② 消声: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③ 隔声:用一定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起来,如隔声墙、隔声室、隔声罩、隔声门窗地板等。
个体防护: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受限,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应采用个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及全身的健康检查,如发现高频段听力持久性下降并超过了正常波动范围(15~20 dB),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有感音性耳聋及明显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噪声作业。
建立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定期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并对产生严重噪声危害的厂矿、车间进行卫生监督,促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以符合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
防噪声用具的正确使用
耳塞:
插入外耳道内或置于外耳道口的一种栓,常用材料为塑料和橡胶。按结构外形和材料分为圆锥形、蘑菇形、伞形提篮形塑料耳塞、圆柱形泡沫塑料耳塞、可塑性变形塑料耳塞和硅橡胶成型耳塞、外包多孔塑料纸的超细纤维玻璃棉耳塞、棉纱耳塞。对于耳塞的要求为:应有不同规格的适合于不同外耳道的构型,隔声性能好、佩戴舒适、易佩戴和取出,又不易滑脱,易清洗、消毒,不变形等。
耳罩:
常以塑料制成矩形杯碗状,内具泡沫或海绵垫层,覆盖于双耳,两杯碗间连以富有弹性的头架夹于头部,可调节,无明显压痛,舒适。要求其隔音性能好,耳罩壳体的低限共振率越低,防声效果越好。
防噪声帽盔:
能覆盖大部分头部,以防强烈噪声经骨传导而达内耳,有软式和硬式两种。软式质轻,导热系数小,声衰减量为24 dB,缺点是不通风。硬式为塑料硬壳,声衰减量可达30~50 dB。
其他:
对防噪声工具的选用,应考虑作业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性质,以及各种防噪声用具衰减噪声的性能。各种防噪声用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选用时应认真按照说明书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