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和老公聊天,谈到今年玩儿抖音的人似乎特别多,好像突然之间,身边的人似乎都在拍抖音短视频,人人都在做主播,就连60多岁的老爸、老妈现在也对抖音痴迷不已,还学会了点赞和发评论。
主播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大波一大波的冒出来,更有广告商推波助澜,“抖音短视频运营,让你日收入上万!”“直播带货,未来拼的是睡后收入!'这些煽动人心的广告,勾起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美梦,似乎人人都可以在抖音上赚得一桶金。
老公说,现在的形势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虽然也看得不太真切,但也有几点看法。
一、能者为王,久者为王
抖音是个社交平台,注册用户将近10亿。真是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期待有朝一日能突然火一把。这个想法都能理解,但是展示是需要实力的,真正有实力的人可以持续的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或衣食住行、或琴棋书画、或嬉笑怒骂........普通人只能亦步亦趋,用别人的作品包装自己,图个乐呵而已。
我自己也录过几段小视频,拍完之后兴奋和激动了好久,每一个点赞和评论,都要仔细研究是谁在看,怎么回复?很是费神,一段时间之后,激情退却,再无东西输出。
看到一个大姐在视频中写道“买直播设备,学习短视频花了8000元,直播一个月,准备放弃,好好干实体。”
想开始一件事情很容易,要想看到好的结果,就需要平时锻炼能力,积累实力,坚持做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有选择的吸收利用新事物
2003年,有幸到北京参加全国教师《论语一百》夏令营,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中国大学生留学美国,认识了几个美国朋友。初次交流,美国朋友很热情:“听说你是从中国来的,你们的老子很厉害,能跟我们讲讲吗?”中国留学生很尴尬:"sorry,I don"t know ."美国朋友继续问:“孔子也很厉害,能跟我们讲讲吗?”这哥们更无地自容了,又来一句:"sorry,I don"t know ."“那唐诗呢?”美国朋友很执着,又追问。“哦,这个我知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背完常常的出了一口气,逃也似的离开了。
不知道这位留学生在美国学的怎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自己文化的不了解,注定学习西方文化时会盲目,不加判断的全盘吸收。如果有一天再回到国内,那么所学的东西,能否在中国本土发芽开花,不得而知。
抖音用户“令狐冲”说:“有个朋友玩抖音,粉丝积累到600万,也没有赚到钱。为什么呢?抖音是个工具,你必须先有自己的东西,然后利用它来推广,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在抖音玩多久也不会赚钱。
所以,不如先沉下心来,把自己已有的东西(商品或思想),系统的整理归纳,然后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在抖音发展;如果没有,更要静心思考,自己还需要输入一些什么,为自己未来做积累。不要盲目的跟风,误了宝贵时间。
三、“涸泽而渔”还是“细水长流”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两个孩子的宝妈直播上瘾,每天直播十几个小时,不理家务,不管孩子和老公,导致丈夫忍无可忍,提出离婚。
真是比上班还敬业,不知道在抖音上赚了多少粉丝和米,让她那么痴迷。但如果为此失去了家庭和孩子,真是得不偿失了。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一张一弛,且不说做直播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单是耗费的气数和精力,天天这样,身体也受不了。
我自己也曾经看直播6个小时,到最后腰酸腿疼的经历。
《群书治要》中有一句:夫物速成必疾亡,晚就则善终。意思是大凡事物成长的太快,衰亡的也快。缓慢适时的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
试看当初QQ、前两年的微商、公众号文案,跟前两年比,热度是否已经退却不少呢?
2020,抖音正逢其时,14亿人居家隔离,成就了一时的辉煌。
抖音上有位朋友感慨:虽然隔离在家,但每天忙的要命,忙着拍视频,剪辑,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回复成千上百的评论。忙的没时间喝水,没时间学习。不知道他可曾想过,几年之后,抖音还能这么火吗?
会不会有其他的App迎头赶上呢?
到那时,我们又将怎样去转型呢?
后记:深深的心里话浅浅的说,长长的人生路慢慢的走。科技信息时代,网络世界里,各种软件层出不穷,经常“你方唱罢我登台”,如果每一款新的软件推出,我们就蜂拥而上,盲目追随,那么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天上的云,水中的萍,风到哪儿,就飘到哪儿。
唯有潜心学习某一领域,通达透彻,无论何时,软件如何更新,我们都可以借力输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