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等待理想的另一半
a.《大火》(The Great Fire)雪莉•哈澤德(Shirley Hazzard)
b.《愛的探戈》(Agapanthus Tango)大衛•弗朗西斯(David Francis)
c.《等待》(Waiting)哈金(Ha Jin)
妥協在婚後是無可避免的事,但也有些人在結婚前就不肯妥協——他們堅持等待理想的另一半出現,就怕選錯人抱憾終生——然而,這是一步險棋他們可能枯等大半輩子,而且沒人保證撐到最後就會抱回大獎。要是你等得已經來不及生兒育女怎麽辦?(參見:膝下無子)要是你終於遇到理想另一半卻已經習慣單身生活,沒辦法和別人一起生活又怎麽辦?
這些堅持等待的單身族值得鼓勵,因為隨便結婚是真正的死路(如果你懷疑這個說法,參見:遇到錯誤的另一半)。不妨讀讀雪莉•哈澤德的小說《大火》,讓主角阿德雷德•利思的故事激勵你。利思今年三十二,人卻比實際年紀滄桑,他的心乾涸荒蕪,一方面因為二次大戰的創傷,另一方面則因為他與莫伊拉的“戰爭婚姻”冰消瓦解,總之他對往後的人生已不抱希望。然而他為了撰寫一份政府報告來到廣島,在附近陰冷潮濕的山丘上遇見兩個不凡的孩子——海倫•德裏斯科爾和她身患絕症的弟弟本。這對纖細的姐弟與他們愚蠢的父親和虛偽的母親絲毫不像,那對夫婦代表了利思鄙視的一切,但這對小姐弟卻構築出一個智識主義的小小避風港,他們會為彼此朗讀吉朋和卡萊爾的著作——“兩人活在文字的世界中,盡情嬉戲探索”。而利思幾乎是有點尷尬地發現,海倫就是他的真愛。海倫衣服下的小胸脯看起來纔剛發育,利思猜想她頂多只有十五歲。
起初利思認為自己只是需要撫慰,然而他倆相遇時的幸福火花卻如此真實,而雪莉•哈澤德也將這段原本不恰當的感情(參見:老少戀)刻畫得美麗而真實。利思和海倫耐心等待彼此,相隔兩地期間持續魚雁往返,同時還必須面對海倫父母的反感,然而我們能感受這對戀人對彼此的認定,對堅持等待理想另一半的人來說,他倆堅定的心,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他們的信念到最後也確實成真了。
如果你認為你已遇見理想的另一半,只是還在苦等,因為對方還沒睜開眼睛看清楚,那麽請你讀大衛•弗朗西斯的作品《愛的探戈》。這個故事的背景一半在焦干炎熱的澳大利亞內陸,一半在馬匹奔馳在蓊郁原野的美國鄉間,故事結局我們不敢保證是幸福美滿,但戴伊對考利的感情如此真摯,這對男女是如此相配,因此當我們看這位十八歲的澳大利亞少年一再被奔放不羈的考利拒絕,一顆心也不禁要為他糾結。
戴伊在母親過世後離家出走,跟著一匹純種賽馬到美國去。他應聘上賽馬新主人提供的馬夫的工作,然後遇見了十六歲的考利•科茨。考利同樣是離家的孩子,她高不可攀,驕矜自大,內心混亂,身上散發著潮濕的甘草氣息,而且正對馬兒揮鞭,顯露她殘酷的性情。但從這一刻起,她便在戴伊的心頭揮之不去了。戴伊看出她也有受傷的靈魂,全然理解並能接納她的一切,甚至在得知這些傷害和拒絕後仍堅持等愛,他是傻子嗎?或是展現了真正的勇氣呢?如果你也一樣,堅決等待某個像考利一樣不可得的心上人,那你一定得讀完這部細膩的小說,看看堅持等愛是否會有回報。我們只能說:唯有像戴伊對考利那樣強而堅定的愛,才值得冒這樣大的風險。
當心了,你的等待不該只是出於優柔寡斷或無法接受自己的命運。在哈金的小說《等待》中,城市軍醫孔林讓女友曼娜等了十八年,只因他得先與妻子淑玉離婚。當年孔林是在父母的逼迫下,才娶了不識字、裹小腳的鄉村姑娘淑玉。每年,淑玉都答應簽字離婚,但上了法院又必定反悔。曼娜是孔林所在醫院的護士長,人生最精華的三十多歲都在等待中虛度,於是心中的恨意使她變得尖酸苛刻(參見:怨天尤人)。
在長年等待中受盡折磨的不只有曼娜,淑玉也忍受著漫長孤寂的生活,獨力撫養她和孔林的女兒孔華,而孔林很晚才意識到自己對孔華從未善盡父親的責任。曼娜等孔林等了太久,最後不得不繼續等下去,然而孔林對曼娜的浪漫情懷已然消逝,他的躊躇不決也使他看不起自己。孔林的室友對他說:“我知道你這種人,你這種人就是不願當壞人。”孔林明白自己的軟弱誤了所有人,就算這場等待落幕,往後可能還有更多的等待。這部小說能警告你:別讓整個人生淪為一場漫長等待。
我們鼓勵你堅持等待對的人,但要先確定你是像利思一樣務實的人,而不是像孔林一樣總覺得得不到的更好;而如果你像戴伊,正在努力贏得一個人的心,也請務必捫心自問,對方值不值得你等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請參見:愛上不該愛的人。
也可參見 害怕投入、優柔寡斷、樂觀主義、拖延症、不敢冒險、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愛上不該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