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向东流》是由联华影艺社出品,昆仑影业公司发⾏。由蔡楚⽣和郑君⾥联合编导,分为《⼋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两个部分,在长达190分钟的时长⾥为我们展⽰了抗战前后⼗余年间中国纷繁动乱的社会⾯貌。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个平凡的家庭,详细记述了这个家庭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变化。讲述⼀个以家庭为中⼼的伦理故事的同时,也时时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印迹。
《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一部长篇电影,在艺术特征的展现上也具有丰富性,综合来说共分为以下八点:
一、对觉醒女性形象的塑造
《⼀江春⽔向东流》所塑造的⼥性形象,尤其是对三个夫⼈(“沦陷夫⼈”——素芬、“抗战夫⼈”——王丽珍、“接收夫⼈”——何⽂艳)的形象的构建,彰显了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渗透独特的女性主体意识。影⽚对三位⼥性的经典塑造,是以蔡楚⽣为代表的左翼电影⼈对中国⼥性形象和命运的合乎当时社会要求的想象性建构,关注女性的解放与自由,也是影⽚取得成功的⼀种重要保证。
二、抗战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江春⽔向东流》诞⽣于解放战争时期,但是影⽚故事本⾝是以抗战前后时期为背景,主要描述了⼀个普通⽼百姓家庭在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活,最终沦为残酷现实社会的牺牲品。以国家的大事件作为电影背景,关注民族的命运和战争背景下人物的命运。解释了战争的的残酷,以及人物命运的悲惨。
三、注重人文主义的展现
影片聚焦社会上小人物的命运,专注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窘迫,⽚以素芬⼀家⼈ 的苦难遭遇为缩影,⼗分突出地反映了这⼀时 期中国⼴⼤百姓的悲惨命运,集中地反映了具有东⽅伦理情调的家国故事的⽂化特征,⼥主⼈公素芬的不幸命运⼏乎浓缩了中国妇⼥在 战乱中可能遭遇的⼀切苦难。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展现了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反思与关怀。
四、景深镜头塑造画面层次感
《⼀江春⽔向东流》运⽤景深镜头塑造了画面的层次感,增加了影⽚的批判⾊彩。影⽚上部第37分钟时,敌⼈闯进张忠良家⾥来抓张忠民。此时,镜头将处于后⽅的素芬和婆婆、前⽅的敌⼈呈现在⼀起,处在前⽅的敌⼈显得凶恶残暴,⽽与之相⽐,处在后⽅的素芬和婆婆更显得弱⼩与⽆助。⼀个景深镜头将处于弱势和强势的双⽅呈现在⼀起,让对⽐更加明显。景深镜头揭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得前后景的暗示关系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五、戏剧流的叙事风格
影⽚把张忠良的活动过程作为叙事中⼼,把与他有关的三个⼥主⼈公各⾃的⽣活发展线索交织在⼀起,构成了不同⽣活之间的历史联系,按照顺叙的⽅式把不同场景和不同情节线索相互呼应。戏剧流的叙事风格使影片充满了悬念了戏剧性,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六、镜头组接的创新性
影⽚还出⾊运⽤了表现蒙太奇的⼿法。残酷的敌⼈逼着⼤家去拉犁耕地,尽管公公⾝染重病,但素芬⼀家⼈也未能幸免。影⽚通过⼏个特写镜头的并列,让我们看到了痛苦的素芬⼀家⼈。表现蒙太奇的运⽤,强烈表达了导演对劳动⼈民苦难的同情与对敌⼈的批判。
七、传统的美学展现
影⽚在艺术表现中插⼊了⼤量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同样增强了影⽚的“诗意表象”。她将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诗歌、戏曲、古典⼩说、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纳⼊影⽚中,增加了影⽚的传统艺术性,影⽚的画⾯构成可以说就是⼀⾸⾸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本土化的创作,突出了浓郁的东方文学性和美学特征,体现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性,和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
八、⾳乐与画面的交织
⽚中最让⼈潸然泪下之处是:素芬看到⾃⼰的⼉⼦因卖报被撞伤且又劳累饥饿,从东家厨房中讨些冷饭,出来呼唤着⼉⼦名字时,出现了⼀⽼⼀少两个⾐衫褴褛的乞丐,随之《⽉⼉弯弯照九州》的⾳乐响起,霎时,观众⼼中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和对贫苦⼈民的深切同情⼀下⼦被激发出来,影⽚的感染⼒为之⼤⼤增强。音乐与画面的交织,是得人物的思想情感得以抒发,凸显了地域时代特色,对于揭示和神话作品主题都i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艺术特征上的丰富性可以从对觉醒女性形象的塑造、注重人文主义的展现、景深镜头塑造画面层次感等八个方面进行展开。该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它是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