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刷爆了朋友圈,借着这个热点,我也回顾一下这两年的经历,廖作总结。当初作为初创团队成员加入,看着公司从无到有,一起踩了很多坑,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总结创业公司应该注意的一些点。
前置工作
创业绝不是一拍脑门就做的事,决定创业前有很多前置的准备工作要做。
公司事务
公司事务包括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域名、公司注册、商标注册、第三方平台(微信、微博)等。
因为这些东西是不能重名而且又最好需要保持统一,所以这些事务应该统一完成,才能确定一个好的名字,否则等公司成长起来再做,发现已经被注册了,就只能重金购买了。
团队搭建
这个是最要的工作,没搭一个好班子,再好的平台上也只能演一场闹剧。所以创业前一定要根据自己产品的规划把班子搭好,组建一个必要而且稳定的团队。
这块就和文章开头提到的相关了,初创团队的核心成员肯定是要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才有希望把事情做好,对应的付出一定要有对应的利益,空口画饼肯定是不靠谱的,即使做成了,人家老婆也上演一出闹剧,多不好。所以一定是先说断后不乱,该签订的协议啊文件啊都得签,大家安安心心的一起把产品做好。
产品
产品肯定是初创公司的核心,在准备创业前,就应该规划好产品的方方面面,后面做事情才不会乱。
产品方向
最重要的肯定是规划产品方向。产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为我们的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我们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我们的模式和用户的利益冲突怎么解决?怎么样逐步的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规划好自己的产品方向。
如果盈利模式和用户痛点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一般的思路是先提供解决用户痛点的功能,积累了用户量再做盈利功能。
产品发布
不管是否决定要开产品发布会,一定要确定一个第一个版本的产品模型,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做得功能泛滥,第一个发布版本一定是简单而又好用的,所以一定要规划好第一个版本做成什么样。
推荐先用思维导图画出所有的功能,不断细分功能,然后在最细化的部分抽出最最核心的业务,这个过程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减法。抽取出来的功能点即作为发布的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评估有两个检验标准:有效和节省。
- 有效:能验证我们的业务模式
- 节省:资源(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消耗最少
而后即可规划好需要的资源(需要多少时间,项目预算是多少),制订产品发布的标准,比如功能量、预期压力测试值等。
市场跟踪
产品在需求阶段一定要考虑效果反馈评估参数,程序可以监控功能的有效性。
迭代目标
根据反馈和产品规划再来制订有效的迭代目标,千万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而且每次迭代也应该采用产品发布的原则,切勿想在某块做个大而全的东西,时刻提醒自己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迭代无非是靠近让产品更靠近目标,只做用效迭代。
项目管理
会议
千万不要学大公司开又臭又长的会议,会议应该简短,会前通知主题,大家思考后一起碰一下,最后"话事人"拍板即可,一定要做好会议记录。
做事方法
做事方法一定不要搞成上下级关系,如果要写日报周报,肯定不是上报的形式,而应该是共享的形式。整个团队都知道公司的方向和目标,别人做事情的进度,自己好跟着团队推进。
工作制度
创业公司很容易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极端徘徊,尽量少的出一些规章制度,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就行,就该问题补充一条即可,不要想着就此类问题做一个大而全的规定。比如开发流程、公司各种规定等。
研发管理
代码规范
各个语言各个平台的代码一定要有统一的规范,包括代码风格、命名规则、注释规范、IDE统一配置等。
代码管理
代码管理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即使只有一个人负责代码,也应该用git管理,推荐使用gitlab,当然,公司的其他文档也可以用这个工具。
测试
测试用例一定要跟需求走,最好可以由需求直接转为测试用例。单元测试一定要写,前期可以写得少一些,至少保证正常的业务逻辑要跑通。
文档
再小的团队也需要文档,该写的文档还是要写,推荐一个团队写作文档工具(showdoc)。
- 时间关系,先列个大概,后续再丰富一下案例,把思想表达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