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做一件事时,总不能安下心来,脑袋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晨练时,总想着早餐吃什么;工作时,会想着下班去哪玩;看书时,会想工作上还有哪件事没做完……在这种状态下,脑袋里的事情汇成一团乱麻,不仅专注度很差,而且做事情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我深陷这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中时,听了某位“大牛”的分享,他介绍的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令人有种抓住救命稻草的赶脚,好东西要分享出去,所以在这篇文章中重点介绍一下这套牛闪闪的方法。
1、把所有的想法写在纸上
我们做一件事情时,脑袋中跳出的各种想法,如果不及时写下来,就会在潜意识中停留,占据大脑的内存条,让我们无法专注,不仅会消磨意志力,而且做事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此时,我们干脆停止手头上的工作,把所有想到的事情都写出来,让“想法”落在纸面上,把大脑清空。这是一个“捕捉”的动作,迅速捕捉脑海中到处乱飞的“碎片思维”,不管是什么,都可以记在清单上,这些“原始材料”,体现了我们大脑的“横向”思考能力,跳出了事物结构,从不同的领域来看待这个事物。
我在写这两段文字期间,就已经在“清单”上,写下了10条脑海中的“想法”,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爱走神”。“写在纸上”的做法,不仅可以缓解心中的焦虑感,而且还能让自己不走神,迅速回归到做事的状态。在实践中,可以使用以下的单子:
其中一个表格对应一件“事情”,想到什么写什么,这里的“事情”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并非行动,一个项目往往可以拆分成一系列的行动。如下表的案例所示,其中收集到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当作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做,后面都有一系列的行动来确保想法的实现。
2、建立项目清单,规划日程表。
当以上的原始材料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在项目清单里将一个项目拆分为多个行动,如若现在做不了的事情可以记录在“someday’栏,作为对未来”孵化“的行动,如图:
以早上进行的项目为例:
当项目都已被拆分为具体的行动后,便可以计划自己的日程,使用以下“日程表”的单子,以确保自己的时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再次以早上的时间管理为例,我们只在日程表上记录特定时间或日期的行动,如只记录下7点钟“通勤”的行动,在6点起床后到7点出发之前,时间都是自己安排的,将所有“在自己能力下能完成的行动”列入到“下一步行动”中。
3、建立项目计划
针对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可以单用一张纸来做项目计划,分别写出”目标“与”行动”。而“材料”则是在进行项目时,我们会用到的一般性资料。其中“目标”就是结果,而“下一步行动”都是要拆解开来单独立项目的。
以书籍《透过结构看世界》的知识整理项目为例,在”下一步行动“中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细化成好多小块的事情;在”结果“一栏中,根据”目标数据化“的原则来标注出自己希望达到的效果。详情见下图:
4、三个笔记本
当以上的流程都已经熟悉之后,便可以把这套方法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常用的辅助工具就是笔记本,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准备三个笔记本,第一个是“心流”笔记本,主要记录我们做事时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帮助我们“不走神”。第二个笔记本是“项目笔记本”,里面的内容是对第一个笔记本的筛选,将想法转化为可以执行的项目,一个项目一页纸,将“项目”分解为“行动“。里面还可以记录做项目时所用到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心得。第三个笔记本是”日程“笔记本,根据上面的日常表来标注出特定的时间与日期的事情,并记录下”下一步行动“,作为对自己日程安排的提示。
以上的三个笔记本分别发挥了”记录“、”分析“、”提示“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做系统的事情。以上的这套新的方法就是一项新的习惯,需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去适应。时间长了,这项习惯就会自而然的变为自己的一套系统,伴随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也许我们面对一项新的工具或事物的时候,心里会有些紧张,或是恐惧,怕自己掌握不了其中的知识与技能,或者担心它可能会破坏自己以前的习惯系统,所以就把它们推向一边,慢慢的也就淡忘了,但所学必定有所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当下的情况来确定是否利用它们,即使现在它们对自己的帮助不大,但未来的某一天或许它们就会变成生活中最有效的工具,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去改进用法,使它们真正”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