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了一天的腹稿,想跟大家聊聊神剧《大染坊》,但是一篇关于《乡村爱情9》(以下简称爱9)的文章完全打乱了安排计划,不仅想沾沾爱9的高曝光率赶赶时髦,而且也想在文章中找些六一曾经生活过那个“象牙山”的痕迹。(六一曾在沈阳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对那片白山黑水也有着特殊感情,当然这并不是主题),今天就借这个时下最热门的超级IP,谈一谈那村、那人。
其实说起来惭愧,六一并不是个追剧达人,乡村爱情大约更新到第四部的时候,就再没有正儿八经看过,尤其是第八部实行网播之后,就只剩下了解一些搞笑的段子了。
文章中作者将乡村爱情系列与《权游》、《唐顿》进行一番比较,乍一听,说的还真有模有样。乡爱有权谋剧的复杂人物结构、有谍战剧的严密逻辑推演、同时还自带情景剧的小市井主题。当然这只是段子手们的借题发挥而已,但确实给看惯了抗日神剧、婆媳撕逼剧、脑残恋爱剧的中国观众来说,的确带来了一些新的追剧感受。六一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东北以外地域的观众更喜欢这部剧。当然这完全是六一的臆想,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支撑。能解释这一观点理由可能是,东北人民对剧中的笑点、情景暗讽、情景推演已具有了相当的免疫能力,深刻知道哪些情节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处理,那些情节讲述的是真正东北农村。但多数非东北籍观众对于这部剧注入了许多其他感情色彩,把相当的情节误认为是纯正的东北原生态,把电视剧当成了解东北民风民俗的纪录片来看。
六一认为,编剧导演其实早已对观众的观剧胃口了如指掌。嘿!你观众爱吃什么就喂给你什么,想看人物婚外情,有。想知道孩子亲爹是谁,有。想了解铁王座村主任之位花落谁家,这里统统都有。它就像每年贺岁档准时上映的《熊出没》电影一样,如约而至,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假日狂欢。
乡村爱情系列越来越像是一种文化符号,即便其中掺杂着许多庸俗化人物脸谱和世俗观念,但人们仍然抱着看隔壁邻居老李夫妻打架、村东头二蛋两口子闹离婚的燥热心态,通过观剧来满足自身强烈的窥探欲。以前我妈跟邻里阿姨拉呱时也会八卦剧中小沈阳跟那谁好上没,谢小萌到底生没生。我想,人们这不仅是在看电视剧,也是在找自己。
其实,六一觉得乡村爱情更像记录农村、农村人在应对社会巨变过程中的人物志。中国目前还有7亿的农村人口,再加上近二十年中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农村身份的人们,这是多大的一个潜在观影基数。他们有有着强烈的文化娱乐需求,他们需要像乡村爱情这样的文化产品来增强身份认同。因为他们真的很难融入欢乐颂、锦绣未央、三生三世这种剧所搭建情节背景。
最后,六一想说,农村比城市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农民也更期待有自己的文娱明星,更需要反映属于印有明显自己阶层属性的作品。六一本人就生活在农村,想对那些已经走出乡村的人们说,当你习惯了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进步,请依然要谦虚地对待村里亲戚、邻里,要少想剪断与乡村的联系与对话,多想着反哺曾经善待我们、拉扯我们的村庄,因为那里才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