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孩子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从婴儿期开始,他就忙着用各种方法确定他是家里的一分子。通过观察和一次次行为的成功,他能够确定——不是通过言语的方式,但是很明确——“噢!这样能让我有归属感,这样能让我受到关注。”他选择用这些方式去满足他的基本需求。
孩子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都是他他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通过直觉找到的,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
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四个错误目标。
在明确了孩子那些恼人的行为动机后,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本书给出了34条养育孩子新原则。
1.鼓励孩子
鼓励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个气馁的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不能得到归属感。
2.避免奖赏和惩罚
3.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
4.坚定而非强硬
5.尊重孩子
6.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7.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
8.杜绝批评和减少错误
9.让生活有规律
10.花时间训练
11.赢得合作
12.避免过分关注
13.避免权力之争
14.不介人冲突
15.做,而不是说
16.不要“赶苍蝇”
17.慎用取悦,有勇气说“不”
18.避免冲动行为,做孩子意料之外的行为
19.避免过度保护
20.鼓励孩子独立
21.不介入争执
22.不被恐惧驱使
23.做好自己
24.避免怜悯孩子
25.要求合理简洁
26.言出必行,保持一致
27.对孩子一视同仁
28.倾听
29.注意说话的语气
30.放松从容
31.对坏习惯不要小题大做
32.一同享受乐趣
33.“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
34.家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