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路上,特别是养育男孩的路上,总是特多坑坑洼洼,每天都又“惊”又“喜”。
这不,上小一的娃上周二放学回家,为娘习惯检查下他的书包,发现竟多了五元——五张一元。
“儿子,钱怎么来的?”我把钱拿在手上抖了抖问。
“我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装着一脸无辜的样。
这谎撒的太没水平了。我强压着火,钱继续躺书包,静待观察。
第二天放学,我迫不及待以检查是否带齐学习用品回家为由来检查书包。钱飞了!
“儿子,昨天书包的钱用哪去了?”我望着他。
“我……我今天听A说他钱丢了,我就还给他了,我昨天本来要交给黄老师的。”他吞吞吐吐。
“你怎么知道钱是A的?”我继续追问。
“我昨天在他桌子下捡的。”
编得似乎合情合理,可他已完全忘了昨天说什么。
“你昨天不是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我点破了。
“妈妈只想听你说实话,你如实告诉我,好吗?”我放慢语速说道,心里早已翻江倒海,但还要装作平静,苦不堪言!
他依然不语,眼泪在眼眶打转。
我走到他面前蹲下来,继续追问:“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钱从哪来?去哪了?”
儿子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哗哗地顺着脸颊流下来。
“钱……钱是A给了我三元,有两元是上次我带去学校买红领巾,没有买,放在书包的。”
“去哪里啦?”
“我拿去……学校牛奶室……买了酸奶了,就是星期一我买过的那种很好喝的酸奶,我跟你说了的。”边说边抽泣着。
我立即脑补了一下,星期一放学,他的确跟我说过,那天去换了一种新口味的酸奶,里面有草莓颗粒,非常好喝,还说下个星期还要去换。
“钱是A给你的,还是你问他要的?”我穷追不舍。
“我问他要的,他换牛奶剩了三元,而我只有两元,我又想换酸奶,所以就问他要了,唔……”为达目的,胆子够大呀!
“那你为什么要骗妈妈说是捡到的?”
“因为你说过不能向别人要东西,我怕你骂我。”
为娘的话你倒是记得,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犯呢?我努力搜寻着我骂过他吗?没有呀,有一次也是骗了我,我倒是严厉批评了他,批评就是骂?可他为什么还要犯呢?真想不通。
哭声越来越大,我坐在儿子身边,能感受到他说出真相后的轻松。“妈妈相信你,你当时是不是很想喝那种酸奶?”我放低了语调。
“是呀,很好喝,但你说了一个星期只能换一次。”
对,以前他每天都拿学校的早餐票去牛奶室换喝的,但我发现他不是换牛奶,而是常换饮料,老母亲怕他喝多了饮料对身体不益,所以才改为一星期一次,就算他是换饮料,一星期也只有一次,难道这也错了吗?
“那你可以去办公室问我拿钱呀!”
他不说话,我猜想他肯定是怕去问我要碰壁吧!
“那事已发生,明天你拿三元去还给A,并向他道歉,这样骗妈妈的事,以后不能再犯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事情真的过去了吗?他真的不会再骗我吗?我以前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他明明记得规则——不能向别人要东西,可是为什么还犯呢?……一连串的问题接二连三的涌上眉梢。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其实妈妈也告诉过不能去偷拿别人东西。可是有一次嘴馋,没忍住那树上红彤彤的枇杷的诱惑,竟爬上了墙头。唉!也许当时他跟我说,酸奶很好喝,是不是就在试探我是否可以让她第二天再去换酸奶呢?如果当时,我成全了他,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呢?
再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只要孩子快乐都好,一旦孩子触犯底线,我们就会嗓子冒烟,火气噌噌噌往上涨,第一反应就是责怪孩子。我们容忍不了孩子的任何错误,都希望孩子是零错误。可他不是生活在真空,其实孩子有错,我们也不无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多一份包容,事情就不会这样;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也许就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