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读只是自己暂时的浅见。
【解读】
1、这里描述了上德、下德、仁、义、礼是什么样的外在表现。上德也就是道的特征,完全就是无为处事。下德是刻意的去做积德的事;上仁是自发的去做仁的事情;上义是刻意的去做义的事情;上礼是刻意的按照礼数形式,但如果没有回应就可能有矛盾。
2、这里老子还提出一个略微反常理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先知先觉,提前预判未来,是道的表面功夫,也是愚昧的开始。因为这里有个自我预验的影响,如果看到的是不太好的东西也就有不好的影响。
3、这里老子还提出一个略微反常理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先知先觉,提前预判未来,是道的表面功夫,也是愚昧的开始。因为这里有个自我预验的影响,如果看到的是不太好的东西也就有不好的影响。
4、所以大丈夫选择厚重、实在的地方。那经过这五个的对比,也就是选择道、德的方向。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推崇本性的人不刻意修德,因此不失本性;贬抑本性的人不忽略修德,因此就失掉了本性。推崇本性的人无所作为且无所企图,贬抑本性的人有所作为且有所企图。推崇行仁的人博施于人而无所企图,推崇行义的人有所作为且有所企图。推崇行礼的人有所作为而无人响应,就扬着胳膊强迫别人顺从。
所以,丧失了道,才讲求本性;丢失了本性,才讲求仁爱;失去了仁爱,才讲求正义;失去了正义,才讲求礼仪。礼仪是忠厚诚实的社会风气衰落的产物,也是祸乱的开始。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也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厚重,而不喜轻薄;追求朴实,而不尚浮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保留厚重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