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时,我常感叹:这位智者就像披荆斩棘社会“战场”的将领一般,又将其中智慧“兵法”公诸于众,即使我们不能全部领会,也能从中获得一二,怎能不用心体会呢?
若问生活离不开什么?当然是金钱。可足够的金钱就能使人上天堂吗?人这一生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金钱呢?我们一起从书中探索发现。
三、金钱与人生
任何时候才能不可丢失。财字中的“贝”为货币,右面为“才”,从字面寓意理解:要赚钱,光有资本不行,还要有善于运用资本的才能。只要能赚,即使速度稍慢,积少成多,终究会成为有钱人。比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一度濒临破产,因其赚钱的才能并未丧失,仍能东山再起。因此,赚钱的才能尤为重要。
富贵在人不在家世。现代社会,父亲与其送鱼,不如教他钓鱼的方法,这才是父亲留给孩子最大的财产。儿子继承父亲财产,若使得财产增加,那在于儿子赚钱的才能。孔子说:“太平盛世时,贫穷是种耻辱”。当下社会,能否富有,与其说是命运的问题,不如说是意志或才能的问题;与其说是“家世”问题,不如说是“个人”的问题。因此,钱是跟随人的,本人比家世重要。
认识金钱的价值。“善于赚钱”与“能够存钱”有别。有人认为自己收入微薄,反正节俭也存不了大钱,还不如开辟财源,找寻赚钱的方法才要紧。这样的想法也要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富有,但大抵都是为自己乱花钱做辩护。众所周知,钱存入银行,必然遭到贬值。当钱存到一定量,运用钱的能力也应按比率增加,比如,学会投资不动产或其他等一步步开始。因此,不管通货膨胀如何,认识金钱的价值和懂得节俭,应是对金钱不变的基本态度。
人生目的不在于赚钱。很多人寄希望在赚钱中品尝乐趣,这乐趣可能是最初那一刻的兴奋,金钱的确可带来物质享受和心理的满足感。可是否值得以一生当作赌注呢?许多精于赚钱的富豪,早已赚到一生也享用不完的钱,其赚钱活动不曾停下来,主要在于赚钱就像在欣赏推理小说一样,不仅乐趣盎然,且富于刺激,他们赚钱的乐趣已不在于得到果实,而在于过程和得到果实后的分配方式。
不要为金钱赌命。在狂热追求金钱的社会下,不乏因失败而寻短的人,事实上,人生很多方面不能以金钱衡量,有些人粗茶淡饭却生活幸福,有些人家财万贯却家庭纷乱。人并不值得为金钱赌命。
不能高枕无忧的时代。即便老人有退休金可享老福,也不能不关注社会动态。人的脑细胞不用则会退化,现代人之所有长寿,其一是因为医学的发达,主要也在于为了生活不得不动脑筋的缘故。因此,老人们多动脑筋,利于长寿。他提出永葆青春的秘诀:(1)50岁以后绝不能有经济上的破绽;(2)健康,其秘诀在于事业的顺利及插手筹划时代尖端的新兴事业,也就是需要精神的刺激;(3) 注重打扮;(4)上了年纪后的思想能让年轻人羡慕。
读书笔记到此完结。顺便提下“财产”两字,作者写道:财产的"财"是指有关赚钱的才能,而"产"则是才能之产生“。于是有人说:“本人才低,怎么破?就赚不到大钱了吗?”若借用我爸原话回答,“钱的多少是相对的。要少走弯路,勤奋积累,也会成为有钱人!”
实际上,本书内容远比笔记丰富的多。为什么我要读这本书呢?这源于我爸的极力推荐,当时我还是名高中生,当我拿起书翻开第一页,只见页面空白处他写道:“此书让我耳目一新,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赚钱的书,读罢,我对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对社会的理解是多么的苍白和无知......”,我心里暗想:“他竟有这样的深刻感触,可谓他的开窍之书啊”。只因那时我对社会经济现象一概不知,也认为赚钱这事儿离我太远,便不感兴趣,仅粗略浏览了一番。
转眼十年过去了,我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人,才有了好奇心读它,作者观点刷新了我对经营、投资、金钱的认知,我深表认同。只因自身阅历尚浅,领悟有限。我想也许再过十年,那时再重新读它,会有更深的体会。
您认为您的“开窍之书”是哪一本呢,或您有遇到的“开窍之人”是谁呢?亦或对该笔记有何读后感?欢迎您留言评论、参与分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