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记忆》这本书是东尼博赞先生思维导图系列丛书之一。
第一部分——记忆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 了解你的记忆水平
首先,书中通过一组快速的测试,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记忆水平。无一例外,我的得分是属于正常水平:20%到60%之间。书中说通过记忆训练的人,是可以达到95%-100%的。我很期待接下来可以学习到哪些方法呢?
第二章 记忆节奏
如果掌握了以下两方面有关记忆的基本法则,你可以将记忆效率提高两倍!第一方面叫“学习中的记忆”,第二方面叫“学习后的记忆”。
又是一组记单词的测试里检查我的记忆,结果令人泪奔。在这样的测试中,人们记住的单词大致相同:①列表开头的1到7个词,②列表结尾的一到两个单词,③大多数出现不止一次的单词,④突出的单词或短语,⑤中间的单词记住的很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一系列结果表明记忆和理解不同,即使懂得所有的单词是什么意思,也不能全部记住。虽然这个结果令人有点沮丧,但是反向思考一下,每个规律都必然有它的价值,该如何利用它还是关键。
丽芳老师在双证班时曾说过,她观察到当学员集中精力听课20分钟后,就会有些困乏,这时候就要做一个小活动或小游戏让大家放松一下,以确保大家能够集中精神再次投入到学习当中来。短暂合理的休息,会对学习和记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时进行规律性的短暂休息,有利于准确地回顾信息,因为休息的过程可以给大脑一些时间吸收已经学过的内容。上面记单词的测试表明,我们记忆最深刻的是开头和结尾的几个单词,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更多的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开头和结尾),大脑能够记得内容就越多,这也就是记忆的节奏。书中的图2-1展示了不间断学习的记忆曲线,20~50分钟间歇一次,可以让理解和回忆达到最优化。如果能达到记忆力和理解力最大限度地协调工作的学习状态,才能保证学习理解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记忆力也不会在中途下降的太多。
刚刚的测试也表明,理解和记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你对时间的安排和管理。要实现这一点,只要把学习阶段分成最有效的时间单元就可以了。每个时间单元平均在10到50分钟之间,例如,20分钟或30分钟。理想的情况是全情投入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到50分钟 ,间歇时间通常不应长于2~10分钟。由此看来,学校的上课时间安排其实是符合记忆原理的,每节课45分钟,在20~50分钟之内。然而实际情况是孩子并不一定能够在45分钟之内完全集中注意力,所以就需要学习后的复习。
孩子做作业其实是对当天学习的一个复习,家长也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孩子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没有完全掌握。课堂上新学的知识刚开始都储存在孩子的短期记忆里,要把这些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呢需要一些演练和实践。一般来说需要重复一个动作,至少五遍才能把它永久性转移到长期记忆中去。这就形成了一个记忆公式:STM LTM=5R。这5个回顾并重复的时间是:10min—24h—1W—1M—3~6M。比如说,如果学习一个小时,那么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结束后的10分钟,第二次复习应在24小时之后,之后就是一个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以及半年以后。由此看来,让孩子绘制学科每周的总结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复习且增加记忆力的方法。而学校的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前的复习也基本是符合记忆原理的。
本章的最后讲到记忆与年龄无关,这一点又颠覆了我的认知。记忆力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差的关键不在乎于年龄,而是在于人们是否懂得记忆原理并持续使用记忆技巧。有研究表明,只要不断地使用左脑的数字、语言、分析、逻辑和序列的能力,同时又不断的开发你右脑的节奏、音乐、想象、色彩和空间的能力,并按记忆技巧和记忆时间节奏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你的记忆能力非但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反而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第三章 想象和联想原则以及12种记忆技巧
简而言之,想象和联想是本书中所有技巧的核心,是记忆技巧的基石,要高效地记住事物,除了要与熟悉事物联系之外,还需要:一副能引发想象刺激感官激活记忆的多彩画面。这说的应该就是思维导图了吧!
除了联想和想象之外,古希腊人还有第三种记忆基石:地点。换句话说,大脑要记住想象和联想的事物,他还必须给这个记忆图片寻找一个特殊的地点。
本章重中之重的12种记忆技巧究竟是哪些呢?
感官 、运动、联想、性、幽默、想象、数字编号、符号、色彩、顺序、次序、积极的形象、夸张。
如何记住这12种记忆技巧呢?必须把它们包含进联想和联系的思维框架中,可以用首“字母法”来记忆:SMASHIN' SCOPE。
以上每种记忆方法都涉及关键词。我们可以将这个关键词记忆词特别设计成一个形象词,它必须能让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图画或一个形象。我想这是不是思维导图中的小图标的运用呢?
你的基本记忆形象,与你希望记得是之间的联系,要尽可能基本,单纯简单。有以下方法可以使记忆纯化:
把要记忆的事砸碎
把要记忆的事粘在一起
把要记忆的事按升序排列
把要记忆的事按降序排列
把要记忆的事相互穿插在一起
把要记忆的事相互进行替换
把要记忆的事放入新的情境中
把要记忆的事编织起来
把要记忆的事包装起来
把要记忆的事对话
把要记忆的事跳舞
把要记忆的事相互分享颜色、气味、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