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在毕业3~5年内,会很快分化出“快车”与“慢车”两大群体。这两大群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取得截然不同的职业成就。
所谓“快车”指职业路径突飞猛进,无论收入、地位,还是能力,不断提升到新高度的职场人。而所谓“慢车”指发展节奏缓慢,长期处于职业的徘徊期甚至是低谷期的职场人。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快车”与“慢车”群体的最终分化?
职场差距这个问题的产生,无外乎内因与外因这两大因素。
先让我们来看学校成绩、家庭背景、眼界和社交能力这些主要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
事实上大学学业成绩只能反映个人在过去4、5年的学习能力和成就,其日后取得的成就与过往学校成绩并不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而是与个人持续的努力程度相关。家庭背景同样不是决定职场分化的决定因素。实际上我们很难判断究竟是家庭背景好还是不好更有利于一个人在职场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因为这里涉及到家庭文化价值的影响和传承问题。你不能说一个书香世家就一定比具有纯朴家风的农民家庭在道德教化方面好,毕竟言传不比身教的效果好。况且,90%的家庭可以归类到普通家庭的范畴,尽管家庭背景有一些差异,但父母之间毕竟在社会成就和财富方面差距有限。眼界和社交能力也不是主要因素。更多拥有出国深造或实习机会的人,在3~5年之后未必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状况。至于海归,他们在步入职场时并不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社交能力因素毕竟是变量,而职场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社交因素的影响力随着环境的改变,微乎其微。
因此,决定职场群体分化,造成“快车”与“慢车”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内因——个人的系统思维能力和习惯以及系统专业知识。
我们的中学、大学在培养人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方面及其欠缺。大部分人习惯性地依赖记忆力学习知识,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精准度的下降,这种以记忆力为主导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很难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和繁杂性、碎片化信息大量聚集的职场。在快速学习效率、工作矛盾处理、策划与创造力方面,拥有系统化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快车”职场人自然比对知识转化为经验和能力效率低的“慢车”群体发展快。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思考能力通过影响写作能力、阅读与学习效率,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
我们常常忽略了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思考能力及习惯的培养这个细节,导致了我们在职场做着“无用功”,陷入到努力、失望、奋斗、平庸的死循环中。
如今中国新一代的家庭在教育理念上仍没有太多进步,大量资源耗费在高昂的学区房、兴趣班、留学上,这是值得警示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