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钟书阁,感觉非常棒,开间宽阔,书也多,环境幽美,还有为孩子们独立开辟的阅读区,看着孩子们席地而坐,安安静静的看书。感觉特别宁静祥和,自己也可以叫杯咖啡然后浸泡在书的海洋,真是十分惬意。
这是一个为30-45岁之间的白领层精心打造的一个场景。让这些追求进步的家长们在高质量放娃的同时也可以惬意舒服的放松和学习。正是因为用心所以很流行,据我所知现在有点名气的综合体里面都有这种类书屋。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装修豪华,占地空间大,热门书籍多,卖茶饮点心,有儿童区。
从我的体验来说,对这种精品书店的模式,还是高度认可的。但是我从这稀稀落落的顾客中还是隐约有点担心这种商业模式会“叫好不叫座”。因为,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不是由用户体验这单一维度决定的,它一定要是买卖双方体验都好才算成功。用市场经济的角度去分析书店的模式,绕不开投资回报的分析,我们先简单分析下:
投入
粗略估算有以下几部分:
1、装修费
2、租金
3、进货费
4、运营费用(含工资)
5、仓储费用
产出
1、会员费
2、卖书
3、卖茶点
从投入结构来看光是装修费、租金、进货费就不下小几百万,而从客流的情况来反推产出应该还是非常的严峻。显然用商业的角度去分析,这应该不是一个好生意。但是为何这种书店还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莫非都是奔着情怀而去,只赚吆喝不赚钱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说都是奔着情怀而去不赚钱,我是不相信的。之所以大家趋之如骛,肯定有利可图。既然有利可图那么刚刚关于投入产出的分析肯定出错了。因此我重新思考了下,有可能出错的环节:
投入分析:
从投入构成来看,书店的最大投资包含:装修,租金和进货费。其中的装修应该是一次性投资,而且金额不菲,所以装修费这项应该没有什么弹性。
那么接着分析租金这项,租金这项我预测应该是有巨大的弹性空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呈下滑态势,他们为了确保流量有可能会采用特别优惠的政策引进一些高人气的商业项目,而精品书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如果一个精品书店名气大、规模大,能给商场带来足够的名气和流量,商场是有极有可能会采取减免或者全免租金的方式来给予支持。这个其实也很常见,多年前电视台曝光的LV,CUUCi等奢侈品就是享受的租金全免政策。如果租金这项得到巨大减免或者全免的话,那么总投入将会得到极大的降低
除了装修和租金以外,还有一项大头—进货费。精品书店为了确保其声誉和流量所以他必须占地广,书要多。而这么多的书,前期的采购资金是巨大的。不过,换个角度思考下也会发现有其他可能性,因为目前来说纸质书籍的行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实体书店、书商、印刷厂的日子都不好过,假如精品书店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跟书商用代销的方式进行合作,把资金压力转嫁给上游的话还是有极大可能性的。假如成真,那么精品书店的投资成本又可以大幅降低了。
好了,除了三大费用还有另外两项:运营费和仓储费。
精品书店给顾客提供的是一种自助服务。很多工作都是顾客自己完成不需要多少工作人员。所以精品书店的人力成本是极低的。除此之外书籍本身没有保质期,损耗也非常低。除了常规的水电气之外,运营成本微乎其微。除了运营费以外,仓储费也几乎没有,因为我发现因为占地宽广,书店可以把所有的书籍陈列出来而不需要额外的仓储,这跟麦德龙的模式类似。
通过以上细细分析,你会发现精品书店的投入看似很大,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如果分析属实的话,那么现代书店就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项目。我想也只有这种商业逻辑才能支撑现代书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现象。
出色的厨师可以巧妙的将几种普通的食材组合起来、然后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这才是商业的灵魂也是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