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书籍梳理以及简介
很多老铁,一直在问,自己开始学写文案了,应该看什么书?其实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也有你这个风格相对应的书,接下来我就将从古至今的文学书籍以及简介大致统计如下:
1.《山海经》: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奈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板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的形体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染或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中最浓的,记录了一些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等等。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鲸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都深人人心,流传广远。
总之,《山海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后世的神魔小说、志怪小说提供了原始素材。如果你打算写神魔小说,一定要看看。
[if !supportLists]2. [endif]《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春秋》: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一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五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但其记事都很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其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护周礼反对悟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4.《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与《春秋》一样,《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
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在《左传》作者看来,有德才能为天所佑;得民或失民,被有识之士当做取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人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
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左传》叙事,往行住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必之战、窒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像一个讲述故事者,把事件叙述得很有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而且《左传》里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处于臆测或虚构。
这种写法,可以看着是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对话的萌芽。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因为要叙事就需要有人物,人物时叙事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它没有专门去叙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代小说那样塑造形象。很多时候,只有把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事迹中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在叙事中着重以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很少对人物的外貌和心里进行描写。
后续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