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商学院课程关联阅读第二周
十年后会成功的事情我们就干。 —— 马云@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
不知不觉到了第三周,因为一些事(tuo)情(yan),所以第二周关联阅读的整理就留到了今天。特别是这几天的分享很多,比如说中国绿公司年会的“十人看十年”的对未来的探讨,又如逻辑思维举办的“4·23读书会”等,听了很多,想了一些,启发挺大。但是发现自己还是境界不够,目前只能多听听,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侃侃而谈。
另外,这些分享会都是以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的,越来越多的平台也开始介入到直播这个领域,如映客、来疯、斗鱼等等。我在想为什么直播的会越来越流行呢?大致有两点:
1)直播本身的特点——及时性。看直播的用户能够第一手获得信息;
2)现在网络直播的特点——参与感。因为现在不仅能够看,还能够互动。这互动体现在用户不仅能跟主播互动还能跟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另外,主播也能够跟用户进行互动,可以根据互动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所以,不管是主播还是用户都开始喜欢这种新的内容传播方式,或者说社交方式。
题外话讲多了,还是言归正传:产品概念从诞生到落地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我的理解有三个步骤:
1)发现概念;
2)描述概念;
3)检验概念。
下面细细道来。
第二周读的内容
第二周关联阅读涉及了本次读书会全部的五本书:《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四步创业法》和《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阅读的章节主要介绍了描述概念和检验概念如何操作,具体章节如下:
而我读完之后,觉得可能还需要再补充一步,就是发现概念。虽然这一步常常会和描述概念就纠缠在一起了,但是还是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讲一讲。
发现概念
发现概念指的是产品概念的获取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己和他人。
来自自己:想要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的问题。
最近我就常被一件事情所困扰,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的,一点都没有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件事就是我经常投稿简书首页但是经常杯具,即使已经倾入心血酝酿而成的干货也石沉大海,也难以跨过到达简书首页的鸿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才能突破职业据稿师的封锁,亮相于简书首页呢?那就让我自己来制作一套方案来增加上首页的成功率吧。所以,从体会到问题到想要通过一套方案去解决就是发现概念的过程。
来自他人:想要解决别人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的问题。
来自他人则经常是来自于老板、来自于需求方等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甚至直接抛过来的是一个方案。而此时,我们还是要回归本质,去了解方案背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后续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概念。这里得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PD和UI是好伙伴。有一天,PD遇到一个问题,想让UI帮忙解决一下。
PD对UI温柔地说:“亲,能不能帮我到水果店买一个西瓜?”
UI义不容辞地说:“没问题,你等着,我去去就马上回来。”
于是,UI就跑到水果店,结果发现没有西瓜。回去后沮丧地对PD说:“西瓜没有了。”
PD听了,想了想,说:“那帮我买个梨呗。”
UI重新燃起了斗志,说:“没问题,一定带回个大的给你。”
然后,UI再次来到了水果店,发现梨被买光了。只能再次沮丧地对PD说:“梨也没有了。”
PD叹了叹气,说:“算了,帮我倒杯水吧。”
UI听了,犯迷糊了,怎么又变成倒水了呢?于是,UI就问PD:“你让我帮你买西瓜和梨,到底是为什么?”
PD翻了翻白眼,说:“我口渴啊!”
于是,PD和UI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那只是巧合,千万别瞎想)
所以,发现概念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描述概念
描述概念指的完整地讲清楚产品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一般一句话就可以描述完整,但会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目标用户、需求场景、解决问题。
- 目标用户:产品所要服务的主要对象。
- 需求场景:目标用户产生问题的情景,包括外界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的生理环境等。
- 解决问题:产品具体的作用,即解决了什么问题,满足了什么需求。
以上简书首页这个例子为例。
一句话:帮助简书新手们在写简书一段时间后能够经常发表文章于简书首页。
目标用户:简书新手们。
需求场景:写简书一段时间。
解决问题:用一套写作分析方法帮助其能够经常发表文章于简书首页。
当然,上述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真正做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不断进行细分:
1)对于目标用户进行细分。因为一个月的简书新手和两个月的简书新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还不一样;
2)对于需求场景的细分。有些简书作者希望半年就能够达成目标而有些简书作者希望一年之内就可以,需求场景的不同也会对具体的解决方案产生影响;
3)对于解决问题的细分。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如发表文章于简书首页可能需要有文笔要求、有独特思想要求、有非广告要求等等,每一个小要求都是解决大问题所要一一克服的点。
总之,一句话讲清楚产品概念是我们的追求,而三个方面则是必不可少的叙述成分。在真正做产品时,足够细化才能找到核心用户的核心痛点。
检验概念
检验概念指的是对所描述的产品概念进行分析验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角度是宏观分析,另一个角度是实际验证。
宏观分析
宏观分析要解决做不做的问题。就是从市场状态、竞争对手、行业规则、自身状况等等层面去分析所提出的产品概念是否适合我们去落地实现。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如PEST、$APPEALS、SWOT、安索夫矩阵、BCG矩阵以及波特五力模型等。
以SWOT分析方法为例,我来分析一下“帮助简书新手们在写简书一段时间后能够经常发表文章于简书首页”这个产品概念我来做是否合适。
- S(内部优势,strength):自己写简书已有一定时间,有一定经验。而且自己比较喜欢钻研,相信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点帮助简书新手们去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到简书首页上。
- W(内部劣势,weakness):简书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地方。想要好好交流故事和沟通想法,当然需要一定文笔功力。但这是我最缺失的地方,后悔以前的语文课没有好好学写文章。
- O(外部机会,opportunity):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方法帮助简书新手们能够上简书首页。仅有一些官方明令禁止的规则让大家遵守而已。但也可能是我木有发现,如有请一定要告诉我啊!~~
- T(外部威胁,threat):最大的威胁就来自简书啦,分分钟调整规则,分分钟就自己出了一则“如何轻松上首页”的热文。瞬间秒杀我的归(hu)纳(bian)整(luan)理(zao)。
- 综上,外部情况不容乐观,还是不要做了。
实际验证
实际验证要解决有没有用的问题。找到目标用户当中的种子用户,将产品概念介绍给他们,看看反应是否强烈。是则判断产品概念是基本可行的,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种子用户呢?
有种方法是圈出一批目标用户,挨个问是否需要解决某一问题。然后记录用户反馈的快慢,以及对于问题的急切程度。反馈越快,越急切的用户就是我们要找的种子用户。
以上简书首页为例,其实我就找了找高冷据稿官使用指南下的留言。发现有很多人有被拒经历,都考虑开始组成一个“被拒者联谊会”了。这些都是种子用户。哈哈。
总之,检验概念就是要确定做不做以及有没有用这两个问题。做不做在前,有没有用在后。特别是有没有用的环节,可能会经常性地进行产品概念的调整。
落地之前还要干一件事
梳理清楚发现概念、描述概念和检验概念这三部曲当中获得的资料信息,便于后续查看,以及时常翻翻回顾做当下产品时的初心。
最后,帮助上简书首页的产品概念还是要做的,不然我怎么上首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