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优化相关
HBase查询优化
1、设置scan缓存
scanner.SetCaching(10000)
定义一次交互从服务器端传输到客户端的行数。
2、显式地指定列
减少传输的数据
3、关闭ResultScanner
类似mysql的关闭连接
4、禁用块缓存
批量扫描或者全表扫描的时候设置为false,提高扫描的效率;
5、通过HTablePool访问
HTablePool连接线程池可以解决HTable存在的线程不安全的问题,同事通过维护固定数量的HTable对象,能够在程序运行期间复用这些HTable对象,节省资源创建时间和降低堆内存使用空间。
6、使用批量读
7、使用Filter降低客户端压力
8、使用Coprocessor统计行数
9、缓存查询结果
在HBase和客户端之间增加一层cache层,存在则查询cache,不存在则查询HBase。
HBase写入优化
1、关闭写WAL日志
前提是应用可以容忍一定的数据丢失。
2、设置AutoFlush
HTable有个属性AutoFlush,该属性用于支持客户端的批量更新。该属性默认是true,当客户端每收到一条数据,立刻发送给服务器。如果该属性为false,当客户端提交put请求的时候,将该请求在客户端缓存,直到数据达到某个阀值的容量(参数为hbase.client.write.buffer)或者执行hbase.flushcommits()时,才会向RegionServer提交请求。
这种方式避免了每次根服务器端交互,采用批量提交的方式,所以更高效。
3、预创建Region
预创建Region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使用HBase自带的RegionSplitter工具来预创建Region,另外一种是使用用户自己的分区算法创建region。
4、延迟WAL日志的flush
5、使用HTableTool访问
6、使用批量写
HBase分裂和合并优化
1、优化分裂操作,通过hbsae.hregion.max.filesize参数控制,设置大一些比如设置为100G,采用手工分裂方式选择业务低峰期进行分裂;
2、禁用自动major_compact,通过自动化脚本来控制在业务低峰期进行大合并
HBase重点参数的优化
1、设置合理的RegionServer Handler数量
通过参数hbase.regionserver.handler.count来调整,这个参数的作用是控制RegionServer可以同事处理多少请求的线程数,默认是10.这个值设置比较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用一个比较大的写缓冲。如果设置太大,会消耗很多的内存,反而导致吞吐量降低;而如果设置太小,会导致请求被阻塞。
对于单次请求内存消耗高的场景(单次写入量很大或scan设置了较大缓存),比较适合比较少的线程数,如果单次请求内存消耗很低,TPS又要求比较高,就应该将该参数调大。可以通过开启RPC级别的日志监控每次请求的内存消耗和GC情况,再来确定一个合理的IO线程数。
一般情况下,将hbase.regionserver.handler.count设置为10的倍数(10xn),n为【2,30】都是正常范围。
2、BlockCache大小设置
BlockCache的大小由于参数hfile.block.cache.size控制,默认是0.25,也就是堆内存的25%,这个参数直接影响数据查询操作的性能。
RegionServer的堆内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MemStore,主要用来写;另外一部分作为BlockCache,主要用来读。
写请求会先写入MenStore,RegionServer会给每个Region提供一个MemStore,当MemStore满128M以后,会启动flush刷新到磁盘。当MemStore的总大小超过限制时(heapsize x 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 x 0.9),会强行启动flush进程,从最大的MemStore开始flush直到低于限制。
读请求会先到MemStore中查数据,查不到就到BlockCache中查,再查不到就会到磁盘上读,并把读的结果放到BlockCache中。BlockCache采用LRU策略,在达到上限(heapsize x hfile.block.cache.size x 0.85)后,会启动淘汰机制,淘汰掉最老的一批数据。
在调整大小需要注意:
a、BlockCache和MemStore占比总和不能超过堆内存的80%
b、以读为主的业务多,则调大该值,反之默认即可
c、不要关闭BlockCache
3、设置MemStore的上下限
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表示RegionServer上所有Region的MemStore的上线,默认是0.4,即但某个RegionServer上所有Region的MemStore的大小达到40%的时候,触发全局flush操作,
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owerLimit表示RegionServer上所有Region的Memstore的大小的下线,默认是0.35,即当某个RegionServer上所有Region的MemStore的大小达到35%会后,停止全局flush的操作,而是找到memstore占用最大的Region进行flush。
4、调整阻塞写合并文件数
参数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用来控制,当flush操作发生时,如果一个Region中的Store内有超过N个StoreFile,则阻塞所有的写请求并进行合并操作,要结合业务场景来考虑此参数的设置。
5、调整MemStore的flush因子
当某个region的memstore超过参数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的倍数时候,阻塞该region的所有请求,触发flush操作,默认是2,要结合业务场景来考虑此参数的设置。
6、调整单个文件的大小
参数hbase.hregion.max.filesize用于定义单个HstoreFile大小,默认为1G,如果超过该值,会触发spilt的操作。一般会将这个值调大,比如到100G,然后使用自动脚本监控和控制spilt的操作。
7、ZooKeeper Session的有效时长
参数zookeeper.session.timeout用于定义连接ZooKeeper的Session的有效时长,默认是180秒,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进行设定。注意,设置的时需要考虑GC的时长问题。
分布式协调系统ZooKeeper优化
1、配置ZooKeeper可i额点个数
a、生产环境最少3个节点,节点需要奇数个,比如3,5,7个等
b、使用独立磁盘,提高性能
2、独立部署ZooKeeper集群
表设计优化
1、开始布隆过滤器
启用布隆过滤器可以节省度磁盘的过程,可以有助于降低读取操作的延迟。布隆过滤器的设置有三种,NONE、ROW和ROWCOL,默认是NONE。在建表的时候使用BLOOMFILTER参数指定,比如:BLOOMFILTER => 'ROW'。也可以使用alter修改设置。
2、调整列族块大小
HBase数据存储在StoreFile中,StoreFile由HFile块组成,HFile块是HBase从StoreFile中读取数据时的最小数据单位。HFile块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调优参数。在调整之前,可以使用HFile工具查看表的HFile文件中的平均键值对规模(avgKeyLen和avgVauleLen),然后根据键值对规模修改列族的块大小。使用BLOCKSIZE指定,比如:BLOCKSIZE => '32768'
3、设置In Memory属性
HBase RegionServer的BlockCache包含三个级别的优先级队列,分别如下:
a、Single:如果一个Block第一次被访问,则放在这一队列中
b、Multi:如果一个Block被多次访问,则从Single队列移到Multi队列中
c、In Memory:如果一个Block是In Memory的,则放到该队列中。
如果某个列族访问特别频繁的话,可以考虑讲In Memory属性设置为True。但是如果一个数据量非常大的用户表的列族设置为了In Memory,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4、设置列族的版本数
版本数(VSESIONS)的默认值为3,如果更新非常频繁,可以设置为1,尽快淘汰无用数据,节省存储空间和提升查询效率。
5、设置TTL属性
TTL属性是用来设置列族中单元格存活的时间,过期的数据会自动删除。对于有明确保留时间的数据,设置TTL能自动清理数据,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