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看:
第一学段(1~2年级)共六条,分别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由此看来,低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注重倾听习惯的养成,以建立“表达的自信心”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段的要求也成螺旋式上升。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是: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对比第一、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条目变少了,但总体要求提高了,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部分的内容看,包含了“春游去哪儿玩”,主要是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说出理由的顺序;“劝说”也要讲出理由;“趣味故事会”则要有学生的阅读做支撑,先要阅读有趣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内化变成自己的心中语言,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给他人。
要整体把握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四次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全面把握目标梯度,注重有序提升。从文明交流的角度,教化育人,培养学生和谐交流, 凸显育人功能。
其次要侧重语文要素,理清交际困境,侧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创设情景,化简单的内容为丰富形式 ;围绕“劝说”同伴要“讲道理”、“客气说”“为你着想才这样劝你”等要求,学会智慧的劝说,还要把握说话的分寸。
再次关注教学重难点,化抽象为具体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即使是一些独白式的表达话题,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某种程度上理解他人和沟通内心愿望,是为了达到人与人的交往。但是在许多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会看到一些少说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能说会道的孩子,占据了话语权。看上去非常热闹,听上去是个别人的独享。但实际的上面向全体的育人功能、言语发展并不理想。
第四,学会交际本领,一定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有层次的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尽可能不采用竞赛、比赛的方式完成交际任务。而应顺应交际特点,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致参与交流。通过师生对话、自主练讲,同桌、前后排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分享等方式,扩大学生参与面。纵向评判每位孩子的发展。反复练习强化,合理设定评价标准,注重有效反馈,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五,以“趣味故事会”为例
(一)了解故事内容:可在结合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积累的经验,提前两周,给学生推介故事书,打好阅读积累的基础。
(二)让学生把自己阅读中,感觉有趣的、新鲜感的故事,筛选出来,每位学生占有各自的故事资源,且保存神秘感。埋下讲故事的分享期待。
(三)展示分享阅读成果。
1、课堂呈现,细化讲故事的要求;
2、从仪容仪表、站姿神态、表情动作,礼貌用语、态度表达等方面,与孩子一起设计打分表,制定评价标准。
3、小组内交流,按故事内容的不同,划分类别。学生按照各自的喜好可按:动物故事、植物故事、童话故事、身边的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分类组合,把故事的落脚点放在有趣上。
4、推选代表,班级交流。评委打分,颁发故事大王的表彰证书。
5、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开展人人讲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美德。
(四)总结经验,方法归纳。
(五)拓宽视野,沟通阅读,为第二季的“有趣故事分享”做准备。
阅读、倾听是吸收内化,写作、说话是输出外显,要把输出外显做好,一定是吸收内化扎实!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很重要,三年级学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教会孩子联系生活,顺应学生的言说欲、表达欲开展口语交际学习。杜绝任何为口语交际而做作的价的口语交际表演,我们要让孩子间的合作交际,真正发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