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看充满鸡血感的励志书,因为每当失落迷茫的时候,给自己干两杯鸡血,治愈我那因碌碌无为的焦虑感而让焦躁不安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就像患了躁郁症的人打了镇静剂可以安静下来。看励志书总能满足我几个心理需求:一、励志书通常不需要深度思考,因为看的往往是别人的成功的故事。二、快速阅读完,还能满足自己看书的任务,看我又看完了一本书可以晒朋友圈博得几个赞。三、也期待着能在这些励志书籍中寻找的某种捷径快速走到人生巅峰。然而鸡血喝多了,也渐渐的没有了味道,好像经常打吗啡止痛的人时间久了,就要加大药剂量了,所以慢慢的挑鸡血书也开始有些挑剔了。
购买本书的时候也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结果让我“失望”了,因为李笑来开篇以来就告诉我“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书中虽举例众多但发现这本书还是要耗费自己的思考的,因为这书在梳理一些概念,虽然看的时候也发现一些小章节的标题和内容貌似联系略显尴尬,有点文不对题之感,但却不能掩盖他对一些概念的思考。
一开篇就为效率低的人指出了困境所在: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一需要按时开始任务;二、正确预估任务所需时间;三、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不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差错。要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最经常出现的是“既勤奋又懒惰”者,而自己恰恰是这类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被时间的紧张感所压迫,勤奋的做着边角料的琐事,反而没有静静的思考事情的本质命脉在哪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积累更多的信息知识经验特别是一些与自己头脑中的固化的信息相左的信息和概念激发自己心智能力的成长。
李笑来用一个二分法别人是否知道和自己是否知道,解释了我们的大脑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脑,也就是他后来提出的元认知这一概念。通过了解元认知来提高自己的心智开发。笑来举了2个例子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每学到的一项技能和掌握的知识都不会白费,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懒惰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这两个案例让我想到蔡康永曾经说的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