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代诗人王之涣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美轮美奂的画面:夕阳依傍着西山缓缓地沉没,滔滔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地奔流入海。气势恢宏,水花迸溅的画面萦绕于心,令人心潮起伏,无限神往。
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这句诗同样向我们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路奔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最终奔腾入海,一去不返。
大家可曾亲眼见过海河交汇的壮丽奇观?是不是多数人也只是在诗中、书本中了解一二呢。几年前听了一场教育讲座,举办方请了来自上海的知名教授来讲课,这位教授说一直向往东营这个地方,来到此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黄河入海口游览了一番,因为脑海中一直想象不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怎样的场景,直到亲眼看到才觉得不虚此行。他当时描述黄河入海时的心情难掩激动兴奋,至今想来还清晰如昨。莫要说第一次见到海河交界的人是何等激动了,就是我这个见过多次的人每次的心情也是不一样,每一次都是历久弥新,每一次都会激情难抑。
居住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石油小镇也有三十多年了,每每有朋自远方来,必邀之去黄河入海口游览以尽地主之谊,朋友们均是赞叹不绝,留恋往返。印象最深的是我一位来自北京的朋友的评价,她说黄河入海口是如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我懂她的意思,因为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是目前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虽不是世外桃源,但是知道的人还是太少,不似其他热门景点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很容易让兴致勃勃游览的雅兴大打折扣,但是黄河入海口带给游人的体验确是难得的休闲、宁静、安适,她的广袤无垠,天高云阔,会让终日忙碌的心灵得到洗涤净化,在这里,任凭你惬意自在的品味,漫无目的的遐思,鲜有人打扰,能够惊扰到你的或许只是空中不时略过的飞鸟了,还有周边瑟瑟起舞、窃窃私语的芦苇荡。
秋日的黄河入海口,是最美的风景,最值得游览的景致。看旷野茫茫,芳草萋萋,飞鸟惊掠,它的美简单而不奢华,朴实而不从众,不同于南方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婉约之美,也不同于漠北长河落日、黄沙莽莽的荒凉之美,这里是一种大气寥廓之静美,只有这里——黄河入海口独有。
这里是鸟类的天堂。站在九曲十八弯的栈桥上,迎着飒飒的秋风,俯视澄碧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就只见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在悠闲嬉水,无拘无束,旁若无人,而伉俪情深的鸳鸯却远离热闹的鸭群,在远处寻一方静谧之地窃窃私语。抬头仰望,碧蓝澄澈的蓝天白云间不时飞过调皮的野鸭,引吭高歌的白天鹅,还有成群的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方阵,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怡人。其实,每年到黄河口做客的候鸟多达400多万只,这里面也有濒临灭绝的一些珍稀鸟类 ,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在黄河口安家筑巢,栖息繁衍,好不快活,这也增添了黄河口的热闹景象,听到秋日的私语了吗?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出的,而是鸟类婉转清脆的鸣叫声合奏成的。
这里是芦苇的故乡。一到秋季遍地的芦苇就开出白色的花,它们也是经年累月地在这方热土上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太常见,太普通,所以总是忽视它们的存在。但是外地的游客却总是被这随风飘舞的芦花深深吸引并驻足拍照留念,有的游客甚至摘下一大把带回去插在花瓶里。
这里还生长着独有的“红地毯”。也是在深秋时节,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灿若朝霞,红似火海,本地人称之为“红地毯”。其实这也是黄河口独特的湿地景观,是由一簇簇学名叫“翅碱蓬”俗名叫“黄须菜”的野生植物织就而成的,这种野生的植物一般生长在近海的滩涂地带,尤以黄河入海口最为集中最为出名,它们耐涝、耐碱,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盐碱滩上。春天的时候,它们冒出嫩绿色的芽,掐尖采摘回家,可以凉拌成菜,也可以做成饺子包子,都是难得的美味,到了深秋它们就会开红花,结红果,通体艳丽的红色,形成了养眼迷人的“红地毯”供人观赏。这顽强的生命普通的微不足道,却从冒土发芽开始一直在尽其所能地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休假的时候,小镇上的居民会蜂拥着涌向大城市,在摩肩擦踵的如织人群中感受大城市的快节奏,在导游走马观花的催促声中到风光旖旎的著名风景区照个相、留个影、买点特产,仿佛不是在旅行,而是在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这样的旅行让很多人身心疲累,不但起不到缓解身心的目的,反而让自己更加苦不堪言。可是就在这几年,黄河入海口的游人也慢慢开始多起来,它的美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