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自我形象”。比如我,这个自我形象是这样的:个子不高,颜值凑合,行事周密,为人靠谱,平时话不多但跟熟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玩笑;平时喜欢看书,看电影,运动,不喜酒局,更爱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待着;当然对于一些缺点也是有自我认识的,比如人际交往略为稚嫩,有些时候不会说话,应对不当;虚荣心盛,怕丢面子是很多时候的顾虑;总是自大却眼高手低,争强好胜,其实内在很是自卑;因为家境一般,工资不高,所以当前对金钱比较在乎,精打细算多了一些,但自我认为是一个很慷慨的人,不是很在乎包括金钱、利益等东西。这样一种自我印象,缘于多年来的自我对话思考,也夹杂着很多“希望别人这样认为自己”的一种美好想象。
但同时,人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很多人打交道。这些“别人”之中,有陪伴多年并将继续陪伴的家人朋友,也有不同时期相交几年的同学同事,也有仅是几面之缘的陌生人。可以说,你认识多少人,就在多少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对你的独特印象。正是这些印象才构成了他人眼中的“你”。而这些“他人印象”往往与“自我以为”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比如我,自我以为能力很强,办事很可靠,但在boss眼中,我只是一个做事勤恳的年轻人;又如我自我认为是一个能说会道、善于撩妹的小伙,但在家人眼中,我只是一个讷言安静、不善调情的男孩。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我想一是存在自我美化的成分,二是在不同人面前展示机会的多少问题。
如果你想让身边的人对你形成某种印象,就需要做一些事使他们记住从而这样以为,而不是自我封闭、自视甚高的局限于自己的“自我以为”。
不在于你怎样说,而在于你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