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 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事情都是看法多于感受。很多成熟的人感受周围环境很细致,他们能敏锐的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像懂音乐的人对交响乐就很敏感,能感受高低音能感受不同乐章的变化,而对于大多数不懂音乐的人可能感受的就如同听到军号,只有高低没有什么不同乐章不同演奏技巧。
这样长期的不敏感和自我不知导致了自己不能准确的区分感受和看法。一个人被舍友的大声音乐打扰不能休息,你问他什么感受,他说出来的都是看法,逼问到底也只有说舍友做法不对而没有说出自己想要舍友做出改变的感受。
A1:这段话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经历。比如我家孩子写作业很费劲,不自觉,我每次都是说:你能不能快点,每次都让我着急,就不能不让我着急了?接着她就开始哭,不说话,我就越急,说看见你哭我就更生气了,能不能赶紧写。(其实这过程中,我已经伤害了孩子,没有去耐心帮助孩子调整情绪,让自己不断的说她就是慢,磨蹭,把自己着急的原因归咎于孩子慢磨蹭身上,其实是我要求太急躁,我对孩子写作业慢有很深得痕迹记忆,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感受说给孩子,更没有深层探寻自己急躁的原因,是担心她写不完?还是因为她写作业耽误了我自己的学习?)
A2:今天开始,我要沉下心来,让孩子写作业这事不能影响我的情绪,我要把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告诉孩子,说出我着急原因,把正确的感受告诉她,而不是指责,然后尊重她的节奏,希望我能重视自己的感受,不在把情绪强压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