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有一句话:“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瞬间,被这句话打动了。
刚刚看完,这是一本书信集。一个是纽约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海莲,一个是伦敦经营旧书的书店经理弗兰克,有妻子和儿女。海莲是自由作家,穷困潦倒。无意间在广告上看到这家英国旧书书店,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书,就开始了异国的二十年书缘,遥远又亲密。一直相互写信,寄小礼物,相互牵挂,却从未谋面。
海莲这边,起初还很客气.后来,感觉像是面对老朋友,很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在她笔下流动,甚至撒撒娇;弗兰克,则一直保持着英国绅士的风度,因为这些信件与工作有关,需要存档。
隔着万水千山的感情,从字里行间读来却身临其境。我想:至少,海莲在梦里是见过弗兰克千万次了吧。不然,怎么那么亲密无间,就像已经认识大半生了。
海莲在1961年3月10日给弗兰克的信中写到:“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我想,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爱情,更多的是一种知己吧。此生此世,知道,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人,懂自己,这是何其幸运啊。
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被他们的情谊深深打动了。这世间,真的有一种感情,永远不会见面,永远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却可以牵挂至深。让你在任何时候,都知道,有人在遥远的地方牵挂你,你并不孤单,不是孤儿,不是孤立无援。
有小伙伴说,不见面的沟通,不是沟通,只是交换信息而已。我不喜欢没有情绪的沟通,因为信息我可以自己查的到,沟通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是的呢,不见面的聊天,大多是基本信息的交换,看不到对方的脸,看不到她的表情,也看不到任何肢体语言,发呆或者思考。但是,也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是不同的。这些不同,聊久了就能感觉得到的。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交过远方的笔友,只是相互写信,从来不见面。遗憾的是,一来一回不到十封,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很自然地中断了。我很难想象,和一个人通信20年,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永远不见,也会刻骨铭心吧。那种写信时候的期待,等信时候的焦灼,回信时候的窃喜,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有多美好。
尘世间太多的荒芜,不知道该和谁分享,家人、朋友、恋人,都有各自的事情。并且,有些事情,你未必愿意和亲近的人分享。如果有个陌生人,你们离得很远,却可以无话不说,用你们的纸和笔架起友谊的桥梁,你一定会乐此不疲的。没有利益的驱使,也不担心受到伤害,你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打开给他看,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缘分啊。人的一生,可以建立这样的情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二十年的时光里,弗兰克一直期待海莲的到来,但是,终究没有。当海莲到了书店,已经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想见的人,已经离世。这是多么遗憾啊,但是,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呢?你欠我一个吻,欠我一个拥抱,就让它欠着吧。如果有来世,有缘的还是会重逢的!当爱情以别的方式呈现的时候,同样凄美得让人心碎。
书中很多优美的句子: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我就是没法儿喜欢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操演着不曾发生过的事儿。我会做一个可怕的噩梦——披着道袍的妖魔鬼怪,拎着一把把血淋淋的屠刀。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这句看哭了)
合上这本书,我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如果哪天有幸去伦敦旅行,我要找到查令十字街84号,偷偷拍几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写:海莲,我也去了你魂牵梦萦的地方了,此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