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BBC的记录片画上了句号,中国教师的班级成绩较英国班级高出10%,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但是这对于正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中国来说,似乎才刚刚开始。
其实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英教育存在的差异,无论是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态度、授课方式等都差别很大,表面上来说,是这些差异导致的教学结果的不同,实则不然,究其根本是在于学生的心态上,在进行剖析,是由于社会的整体态度和政策。
在片中,我们一直看到的都是英国学生的调皮,强调自我,看到的是上课的轻松,这放在中国简直不可想象,但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这其实可以看出来,学生对于学习所采取的态度是一种“玩”的态度,即一切依着兴趣来,这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在无聊的化学课上,没了自己动手实验,枯燥的记公式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进行反思的,怎么将无聊的课程变得有意思,怎么完全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福利制度虽然今年有所改革,但仍然并未动其根本,这就导致了在班级中的一种消极风气,似乎学不学习,工不工作都无所谓,但是在中国,我们的福利制度算是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我们始终坚信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这就使得我们会努力的去学习,希望改变命运,这就导致了在学习态度上最大的差异,也就产生了两种上课风格。
其实在这次之后,虽然我们赢了,但是真的就可以通过这次测试看出来吗,我们的确在学生成绩上取得了进步,但似乎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无法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判断出那种体制的好坏的,不过借鉴是一定需要的,我们在完善我们自己的教育体制过程中,也要更好的吸收借鉴英国教学中的优点,比如鼓励式的教育,比如按能力进行体育考核,比如形象教学等。
我想,当两者更好地结合之后,教育方法上会有长远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