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大卫·梭罗以他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实践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1845年,28岁的梭罗在距波士顿康科德镇中心二英里之外的瓦尔登湖畔建起一座小木屋,在此度过两年自食其力的生活,完成了他的一部纪实性散文作品《瓦尔登,或林中生活》,这部作品影响了无数美国人的价值观。
时至今日,“瓦尔登”这个词仍具有神奇的魔力,它意指逃离日常的平庸,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由地呼吸、冥想,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梭罗提醒读者,我们在谋生或赶时髦方面浪费了太多的生命,以至于忘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这是一本我曾经非常痴迷,又一度痛恨的书,而现在又非常的喜欢。
我第一次阅读《瓦尔登湖》是在大学的时候。它的优雅纯净让我着迷,它对自由生活的可行性分析让我振奋。
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把自己的生活简化到最低限度,结果发现他能用20元1角2分5厘来建立一个家,用27美分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足够用一年的生活费用,而剩余下来的46个星期则都可以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写作和研究大自然。
学生时代,我一直梦想着能过上这种生活,不求高官厚禄,只想在温饱之余,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但是随着自己从学校开始步入社会,残酷的现实不断打击我。如果不努力,连生存都是问题。观念传统的长辈,不断地催逼:买房、结婚、生子、把小孩抚养成人,小孩上学、给小孩买房……这时,我又非常痛恨《瓦尔登湖》。因为它是如此的不现实。
我们时刻关注世俗社会的一举一动,今天哪个明星出轨了,明天哪个政客发布了演说,后天哪个老板直播卖货。
我们不仅需要赚钱,养家糊口;我们还需要买房子、车子、手机、电脑、衣服、鞋子、美食、聚会。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还想要的更多。
这些和《瓦尔登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痛恨《瓦尔登湖》,是因为它阻碍我更和谐地融入这个世俗的社会,它让我内心隐隐地不安。
但是随着我工龄的增长,工作已经变得按部就班。在一个密闭的办公室里面呼吸着浑浊的空气,窗外却是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但是我却不能自由地在阳光下奔跑。不比学生,现在肩上扛着沉重的房贷,工作还不能丢。这时候我又无比地怀念我的“瓦尔登湖”。怀念在森林中自由呼吸,在山林采摘野果,在湖上钓鱼,在随风飘荡的船上睡觉;随自己心愿,自由地写作和研究大自然。
那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生活?
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太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总是跌价。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他怎能记得他是无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无知而活下。
我们说,这就是生活唯一的道路,但是能够从一个中心画出多少个半径,就能够有多少条道路。
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与我们自己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
从今以后,别过你应该过的人生,过你想过的人生吧。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这是一本很孤独的书。这本书能够让一个人爱上孤独,爱上《瓦尔登湖》那样的生活。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它不仅教会了一个人要勇敢去适应孤独,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自由地面对生活。
这是一本赋予寒士以平淡的高贵的书。清华大学第一次校长赠书,推荐的就是瓦尔登湖。因此,我也推荐没有看过的朋友,有时间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下瓦尔登湖,思考一下人生和生活。生活的节奏越快,心中越是需要一片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