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的冬天干冷干冷的,本该是下雪的冬季,雪却毫无征兆的爽约了。这种干冷的天气让我的内心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最近,微信朋友圈被《芳华》影评观后感刷爆了,一篇名为《<芳华>: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的文章一度成为“爆文”,获众多情感大V自发转载。而我所看到的这些影评,也几乎都离不开“善良”一词,这样的结论似乎一点都不草率,无论朋友圈的热评,亦或是豆瓣的高分给我的感觉就是: 真的确实有去看看《芳华》的必要了!
于是我早早的买好了电影票,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上电影院去看冯导这一部“迟来”的新作了。走出影院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街道上人影稀疏,只能听到观影者匆忙的步伐声和马路上清脆的鸣笛声,大家都很沉默,我俩也一直缓步走着没有说话。我本人看电影不多,也不懂得如何去揣摩电影,但当我看完《芳华》这部电影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意犹未尽,心头涌起很多思考,隐隐觉得压抑,觉得难受,总之就是不舒服,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影片中的女主何小萍和男刘峰显然都不是命运的宠儿,波折跌宕的坎坷,伴随影片中萧惠子的旁白直戳人心,让人心痛,却也只能无声的流泪。
漫步回寝室之后,我还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手机去网络上寻找共鸣。虽然冯小刚在接受金星访谈的时候曾经说: 这是拍给父辈那一代人的电影。可我想说,这是适合任何一个时代的电影。它适合任何一个年代出生的人,同样,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似乎看过电影的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大家有的在感叹男主刘峰的好人没好报,有的在赞许女主萧穗子的清纯美貌,也有谈论爱国情怀和美好青春的,也不乏有对某一角色的细节解析的。
一个众人眼中的活雷锋,因为爱上了部队文工团里唱歌好听的姑娘林丁丁。在告白之后,只是忘情地抱了一下喜欢的女孩子,却被女生污蔑为非礼,从此身败名裂,被下放伐木连,再也不是以前大家口中的“活雷锋”。
而同在文工团里面的女主何小萍更像是一棵被遗忘的小草,只能够孤寂痛苦的长在角落里。能给她唯一慰藉的恐怕也只有漆黑的夜晚了。她在难过的时候,只能在晚上拿着手电,偷偷地给父亲写信,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在信中向父亲倾诉。
没有物质的社交,更能看清楚一个人的内心。“一个始终无法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这也让我想起了胡适在《道德和规则》里说的那句话:“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同样,对于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宣扬道德,反而彰显着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善良,当我们不在大谈善良的时候,善良自然会回归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
近日网上掀起巨浪的江歌案,本质上来说,江歌和刘峰属于同一种人。他们都极其善良,甘愿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但结果却是江歌断送了年轻的生命。“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圣经》里如是说道。
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往往也意味着各种“暴风雨”的降临。我们应该善良,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善良如果不是用在对的事情和对的人身上,我们宁可不要善良。
观影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芳华”这两个字的真正意思,我一直以为是一个人名,直到电影最后萧穗子的那句旁白深深感动到了我。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生而为人,本应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正直芳华年少的我们,同样需要善良,需要感恩,也希望我们留给岁月的是一颗懂得感恩的善良的内心。待到我们老去的时候,也可以带给我们“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种感觉。同时希望我们对凡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希望我们都能善良,也能够被善良的人好好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