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努力学习是为了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跟一位西班牙学生很谈得来,因为她的汉语水平也比较高,是HSK5的水平,可以看一些文学作品了,所以我们常常讨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话题。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跟我说,我很不喜欢这篇文章。她说,你们中国人努力学习难道就是为了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这个问题确实把我问住了。于是,我反问那你们是怎样的呢?她说,我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由,为了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为了有能力选择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我们一直以来就以为努力学习,进入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作为我们唯一的路,我们也一直被父母和学校这样教导。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别的可能。
2.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我选了斯皮尔伯格2016年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听从内心,追随直觉》作为阅读的辅助材料,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读过这篇文章。这次重读又有很强的感触,于是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又重新探讨了一些教育的问题。
斯皮尔伯格说“我选择辍学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想做什么。”美国名人大学辍学的不在少数,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都是在大学辍学。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他们在18岁的时候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在我的18岁还处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在跟外国朋友相处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跟中国学生相同的年纪,外国人的想法更加成熟。一般来说,想法成熟是因为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可是他们没经历多少也是想法很成熟,最重要的是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我的男友,一路读书工作,成长的家庭美满,也没经历什么大事,可是想法却很成熟,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让我学到非常非常多。当我跟西班牙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这归结于教育。在德国有名的是华德福教育,在西班牙或者意大利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在美国是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教育。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常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和父母或者老师探讨比较深奥的话题,比如天文学等等。可是在中国的教育制度里面,我们习惯了学习知识,习惯了被人告诉对与错,慢慢地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就变成了随波逐流,到后来甚至自己的人生都变成了这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候即使看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勇气改变。
作为一名老师,在看过了新加坡、德国和美国的教育之后,每每谈及教育就深有感触。我们拼尽全力,穿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却发现之前的教育就是一个错误。我有幸看到教育的弊端,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到。因为我常常看到贴在楼道里的小广告,为了孩子在北京上学不惜花几百万去买学区房。可是我常想,如果我真的有了这几百万,何必让孩子在北京读书呢,出国读书岂不是更好。
就我自己而言,一方面我感谢中国的教育,某种程度上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另一方面我也是中国教育的牺牲品,我觉得我真正地活开了是在出国后。这也是我特别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的原因,教育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父母给我设计的道路就是在学校里学习即可,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我管,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也正因为如此,该学的功课都没有学到,所以这些都在出国以后铺天盖地而来,我却一路遍体鳞伤踉踉跄跄。要在现实中学习职场之道,说来在新加坡虽然关系简单却也是一番血泪史;至于生活也是如此,感谢父母成长的路上把我保护地很好,却让我在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的时候不知所措;至于爱情更是如此,直到现在还在拼命地弥补年少时本该会的功课。我常想,如果年轻时已经学习了这些功课,何必在后来跌跌撞撞呢。
现实中,我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很多才学会了很多本该就会的功课,花了很多时间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可是他们18岁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在外力和内力的双重刺激下,终于下定决心选择自己想要的,勇敢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意味着你要放弃之前打拼的一切,重新开始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为自己累积了自身的实力。我想积累的这个实力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可以生存得很好的能力。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的道路该如何去走。
在讨论完之后,她问我你以后打算怎么办?我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但是我希望我写出来的文章能够被大家看到,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这些就足够了。
3.找到自己,这个世界也会找到你 ---By 鬼脚七
连斯皮尔伯格都说“我很幸运18岁的时候久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但我却不清楚“我是谁”。的确,认识别人很容易,但是我们却要花一生去认识自己。
尼采也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如果生活中的这些经历不断试错,是让自己找到自己,那么多走些弯路也无妨,至少在这路上你找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