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摩立特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福勒在其名篇《战争与商业》中写道:“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场越战,美国人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多数军事史料显示同样的结论: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军方既没有一致的战略思路,也没有明确界定胜利的内涵。”
这段分析放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领域中同样适用。
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也不会清楚胜利的内涵,在职场稍微遇到不顺或者人际关系受阻的时候,便会本能地将用力点转为“讨一个说法”。
倘若任由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最常见的结果,就是所谓 “潇洒地走开”,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你固然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口头战役,但在现实的职业生涯中,你只会不断地从失败走向失败。
——职业生涯咨询师 赵晓璃
1、
过完年打开邮箱,我收到了几份新年贺卡,其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Kitty。
嗯,是她呀。
三个多月前的一天,满腹委屈的Kitty约到了我,在视频的那一头,Kitty撅着小嘴,向我倾诉着自己曲折的职场经历。
和许多毕业生一样,年纪轻轻的Kitty非名牌大学出身,专业学的也很一般,按照她的话说,碰了好几次壁之后,无奈之下,来到了现在的公司。
Kitty说,她买了我的书看完之后惊呼“太相似了”,就毫不犹豫地找到了我。
好吧,这也是个文科出身、误打误撞学了会计的姑娘。
然而和我不同的是,我毕业那会儿好歹是在一家比较大的厂里实习,还有师傅带,然而Kitty比我曲折多了,她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家族企业。
她告诉我,她来这个家族企业将近一年了,领导给她分派的都是机械的工作,而领导的女儿占着部门的一个名额,成天也不见她上班,按照Kitty的说法,她更觉得自己是“做的多错的多”,而如果一个不小心,领导就会给女儿打电话,说Kitty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女儿过来上班。
“我很想知道,你在进这家公司的时候,可曾知晓这样的家族关系?”我问她。
“知道一二,讲真,这也是当时找工作万般无奈之下,经熟人介绍才过去的,那个时候我的状态可低迷了,找工作连连受挫,心想能有个饭碗就不错了。”Kitty说。
“你认为这一年下来,你比刚进公司那会儿有进步吗?”我问Kitty。
“当然有啦,至少很多基本业务都熟悉了,去银行跑税务局都没问题了。”Kitty说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然而我十分不解的是,为啥我们领导净给我分派这些低级的工作?我真想找他评评理,或者当面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样吧,我和你说个故事好不好?”我说。
“好呀好呀!”Kitty满脸期待。
2、
这个故事出自作家王蒙之笔。
有一天,有个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向他友好地打招呼:“你好。”
这个病人火冒三丈:“好什么好?我要好了还来找你干嘛?”
医生语塞,说:“请坐。”
病人义正言辞地说:“你不能剥夺我站着的权利!”
医生再次语塞,为缓解尴尬的气氛,医生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没想到病人纠正道:“你说话不严谨!你只能说我们这儿的天气不错,南极和北极的肯定不好了。”
医生再也不想和他废话了,就直奔主题:“你有什么病?”
病人异常激动:“你只能问我身体的某个器官有病,不能说我本人有病!”
医生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终于知道这个病人得的什么病了。
故事说完了。
Kitty哈哈大笑:“这个病人太逗了,自己得了病还不赶紧治,还非要和医生较什么理!”
“是呀,非要较什么理呢?”我把她的话重复了一遍。
Kitty恍然大悟:“晓璃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刚刚说想找主管评评理,是这样的吗?”
“嗯,你是个聪慧的姑娘。”我说。
3、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和Kitty说了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职场人,在做每一次职业选择时,必须明确的首要一点就是,你对这份工作有着怎样的诉求?也就是说,你期望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什么?
每个人的诉求不同,选择的职业路径自然千差万别。
对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有一样东西至关重要,那就是“学习机会。”
学习机会,指的就是你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而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非常喜欢钻研技术,对人不那么感兴趣,可是你所在的公司热衷销售,对技术没什么投入,整个公司的技术部也形同虚设,那么你在里面没有用武之地不说,反而这样的经历也不能为你今后的跳槽增加筹码,这个时候,你的职业目标就受制于你的职业路径,走为上策。
其次,如果这份工作能够满足你的诉求,接下来就是你自己的主观认知了。
你觉得做一份工作,到底是在给别人打工,还是在为自己工作?
想想看,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按照你的主观愿望运转的,同样地,在职业发展中,如果这份工作对你而言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能够帮助你达成你的人生目标,那么,等自己学到本领、翅膀硬了之后,自有更广阔的天地,谁也阻拦不了你。
最后,在今后的职业选择中,你需要对你从事的工作有一个预知,你在享受这份工作的好处与便利时,也需要认知到它对你今后发展的限制。
比如,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你是一张白纸,有好几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去公司做财务,也可以选择去事务所做助理,甚至在行业的选择上,也享受着很大的自由,你可以去房地产企业,你可以去制造业,你也可以去商贸企业,等等。
但是,一旦你选择了某家公司,就无法避免地受到行业、公司、上级等各方面的限制。
如果一开始你就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时调转航向完全没问题,而如果开始就迷迷糊糊,做的时间越长,你的迷茫只会与日俱增。
4、
听完我的分析,Kitty她终于意识到,原来,现在根本就不是找主管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时候,而是要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职业目标,再做出慎重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本身,其实和主管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摩立特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福勒在其名篇《战争与商业》中写道:“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场越战,美国人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多数军事史料显示同样的结论: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军方既没有一致的战略思路,也没有明确界定胜利的内涵。”
这段分析放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领域中同样适用。
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不会清楚成功的内涵,在职场稍微遇到不顺或者人际关系受阻的时候,便会本能地将用力点转为向外“讨一个说法”,就像文中的Kitty刚开始心心念念想要找主管问个究竟一样。
倘若任由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最常见的结果,就是所谓 “一言不合扭头就走”,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你固然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口头战役,但在现实的职业生涯中,你只会不断地从失败走向失败。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