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我们谈论着《釜山行》中战斗力爆表的孕妇与男友力Max的中年大叔,谈论着《釜山行》与同期上映的国产电影间不可一视的差距,更被广泛提及的是关乎人性善恶,这个话题再次进入了无休止你来我往的辩论中。
电影一结束,有人问:如果你是第13号车厢的乘客,你会放他们进来吗?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也非高尚的道德人,我的答案是:不会。设想一下,在危难之下,在具体情况尚未明确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在丧尸旁边冲了过来,你能够保证他们没有被感染吗?危难面前人先为己,本能下的自私天经地义,这个时候,所有选择难以用道德来评断。如果你处于上帝视角,嗯,你是上帝。
男主父亲,电影中唯一具有弹性的角色,从一开始的自私唯我、吸血鬼般的证券经纪人到感性助人的拼命父亲形象,他人性本为善良,不过自私一开始占据了他的内心,灾难面前他脑子只想着如何让女儿和自己能够生存下来。
彪悍的大叔和顽强的孕妇,二者为影片中善良的代表,与他人的人心险恶相较之下显得更加至纯至善。
万恶的西装男,极端的恶人代表,让他人陪葬只为求得自己的生存,人心卑劣的他在感染的最后一刻心中想的是家中的母亲,念叨的想赶回去与母亲相聚,即使这个情节牵强不堪,但编剧无非想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心险恶下,也存在善。
人性善恶无从可辨,性善性恶的争论陷入不休止的死循环中,这个问题就跟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正确答案。世界本就是一个辩证的世界,有了善,便有了恶,只是比重不同罢了。
所以,我宁愿相信,性本善,恶是社会百态的衍生物,有人言修身养性,我想这就是在控制自己的恶欲。
而自私,这只是人性里的本能,我大胆称之为小恶。影片中,如果我们从男主的视角,他想救车厢里的人,我们有人会想:别啊,让他们死;他进了车厢被人赶走,我会想一群忘恩负义的杂种。想想,这不就是主观的正常反应在客观上就变成了该死的自私吗。
刚好,最近看了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这是曾经发生的10·5湄公河惨案,令人发指。影片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彭于晏与张涵予成功塑造的警察形象,而是林超贤导演对电影细节的把握。
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缉毒警在商场追捕糯康儿子的时候,就在快成功将其抓捕的时候,这时旁边走出了一个身上背着一袋东西的孩子,即使缉毒警事前已经知道糯康会训练小孩成为自己的手下让他们吸毒拿枪杀人,那就在那一刻,在人畜无害的孩子面前,缉毒警放下了手中的枪,而恰恰就在那一刻,小孩从兜里拿出一把枪恶狠狠的将其扫射。
我相信,这是最真实的反应,在最童真、善良的小孩面前,即使事先被告知糯康情况的缉毒警,人性中的善良自然流露,对小孩的无比放心,这才让他缓缓放下枪,却殊不知他面对的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震撼人心。
如果以一个影片来定义人性善恶未免过于随意,时间空间的不同造成答案的变化也难以确定,人性善恶无从辩论,但影片至少展示了最真实的人性,毕竟人生百态。
古时圣贤各有其说,能够颠覆先辈的想法重新而立之实属不易。孟子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谁无有不下。而后《荀子》中一文《性恶》,他道: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强调必须从小教导小孩向善,因为性本恶。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却只留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些近乎哲学般的问题,在古代文学中,本来就没有一个真理性的标准,它不像科学有一个准确的方程式可以说明一切,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意义也随之改变,千变万化难以定夺标准。
鲁迅在《这个与那个》中有一段对人性的刻画: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情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情而言,这段文字是客观的,是细微入骨的,人性是多么的真实与暴露了何其多的劣根性。敢言之恶必定多于善。
将时代拉回到现在,先不言大恶,说一说小恶:
广州的地铁在上下班高峰期是十分拥挤的,很多时候,不是我想上车而是后面的人推嚷着强行让我上了车,有时候为了不挤兑到前面的人,身材相较于普通人强壮些许的我蛮力撑了回去,却得到一句:你这人真没素质。
两年前一场比赛,我方优势较为明显而且节奏在我们,我抢断打算直接发动快攻,对方后卫二人直接上前拦截,一人直接伸出脚挡住我前进的路线,不得已高速奔跑的我只得跨过其脚,不料中圈地滑加上不常规动作,霎时扭了膝关节,疼的地上打滚,对方更是不回头:不用管他,他们没有叫暂停继续进攻。这种是打球者人人唾弃的下黑脚行为。
即使不行恶,即使我们心中知了要远离人性的劣根,但这些小事无不在表现人性中的小恶,我统称为自私。挤地铁,常事,你赶时间谁不赶时间?但挤到别人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骂人,这是自私,更是没素质。打球,强弱之分很正常,但下黑脚,你输的没尊严,我称他垃圾不如,不配打球。
如今,人人都有意识:即使不行善,也定不能行恶。
现在时法制社会,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拥有法律是幸福的。我曾经看过一句话:法律有你想不到的好,更有你想不到的恶。它不管你好到哪里去,但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法律更像是人性的低保,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所以一般人犯不着大恶,因为有了限制。
至少小恶,所谓本能下的自私,这只得要求于自我修养上了,他人无从局限。
人生百态,浅谈人性,善恶本就无从辩诉,善恶心中都有一席之地,只是你如何将善发挥,更重要在你的恶欲如何控制。
我是安語之
理工生小見解
正常情況 我說你們聽
如果你愿意說
我也樂意聽
文 安語之
图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