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龙Chris 原创
还记得韩梅梅吗?还记得李雷吗?
还是你会更记得一头帅气发型的吉姆格林?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英语教材。
回顾多年以前,英语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面大声的朗读课文,课后还得每一章背诵,可是我们长大了以后,真的搞定了英语了吗?
我们来探讨一下。
背诵。
背诵是多少英语学习者的至理名言、黄金法则。但背诵就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以前老师跟你说,问好的时候,你就说“How are you?”,回答的时候,就说“Fine, thank you.”但是,这种看似有章法的教学,最终害了多少人?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留学生去探险,不小心脚踩空滑下悬崖,好在手还能勉强抓着悬崖边的石头和草,可是不上不下的,还是得有人救才行。路过的一个好心人见状过去,问:“How are you?”他回答:“I'm fine, thank you.”最后好心人走了,他掉下去死了。
我们的背诵有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种潜意识,像电脑输入一个指令,永远就只会有且仅有一个对应的图像出现在你面前。别说刚才也许只是一个夸张的笑话而已,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好歹想练习一下英语口语的时候,去到英语角英语沙龙,第一句就问老外:“My name is XXX, how are you?”第二句就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背诵是一个毒瘤,是扼杀你英语思维的罪魁祸首。有的时候我会非常的忧虑,为啥?因为中国的英语教育都是这样过来的,年复一年地,我们国家培养出多少这种类型的英语教师,又把这种毒害,传播给了多少千万的英语学习者。所以,中国势必需要一场英语革命。
那么,中国的英语课堂,到底应该怎么教呢?
教材。
首先教材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随便把中国的英语教材扔给任何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他们肯定可以笑出来:要不课本上面的表达方式非常的老套,要不根本就是语法上正确,但是外国人从来不那样说的中国式英语。但是我在这边指出的,反倒也不是这两样事情,而是,我们不应该把学习英语模板化。
如果中国的学生在上最初级英语的课程中知道,问好并不一定要用“How are you”(而且这种表达有点过时了),同时还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How are you doing”, "How's it going", "What's going on"等等。回答的时候,我们是根据实际自己好还是不好来应对的,好也能有很多种好,例如:“I'm fine”还好,“Pretty good”很好,“Couldn't be better”好的不能再好了,表示不好也有很多种,例如“Not good”不好,“I'm a bit under the weather"有点病,“I feel terrible lately”最近感觉很糟。教材的死板,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极度低能,而且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在初学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贯彻一个思想,就是,任何语言的表达,并没有唯一性。老师不应该说:“就是这样,你给我记住背熟了就好。”
到现在为止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高中时候我就极力反对背书这件事情,当然,你必须手握着每次考试都能数一数二这样的筹码,才能够跟老师谈判。最后,我的老师妥协了,允许我不背书。从小我就知道,语言根本就是随机性很强的学问,不是背书能够搞定的,而是需要更多的应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去从应变这方面着手,例如,同一个话题,我要能这样问那样问,这样答那样答,没有统一的答案。当我问“I'm lost, can you tell me where XXX is?”我迷路了,能告诉我XXX在哪吗?我肯定也会思考一下能不能说“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 XXX?”这样,就能慢慢离开模板式的背诵学习。但是这种观念在初学者的概念里,是不够强的。
所以,教材需要改革,师资也需要更多这方面的培训。
应试的功利性
应试也是让模板霸道横行始作俑者。这里的模板,包括了所谓的机经。机经是什么?也许就是一篇能够拿到高分的,一搏考官认同的格式化了的作文。但是,语言要是能这么死板,它就不会归类于文科,而是理科。文科相较于理科,应该是更为圆融的,可塑性强的,变化多端的学问。就是为了一个所谓的高分,功利性太强(眼前利益),而忘记了提升自己真实的外语能力(长远利益)。所以,机经和模板只能让你在学习外语上面,走的更慢。
到目前为止,CET4,6这种大学四六级考试,被证明是失败的。许多高分的考生,出来社会工作,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底气不足,或者直接就是哑巴英语。这种考试太重视书面模板而完全忽略了语言的实用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想出国留学的同学,参加IELTS雅思或者TOEFL托福考试的时候,用中国的模板式套进作文中,100%只会拿到一个低分。然后,这些学员又会上网找所谓的出国考试机经,所谓的高分作文模板,问题是,老外不买账,因为外国人眼中的模板(模板不等同于格式,找格式还是可以的),就是剽窃,而你更应该有自己的创作能力。
因此,中国的外语等级考试也需要改变。出题的思路不应该围绕着某些特定的模板,例如说,考官看到考生用了firstly, secondly在试卷上,就给了一个高分,这简直胡来。或者,有的模板是词汇取向,专门教你高分词汇。有好几个考生看过了模板以后,都记得用brilliant这个表示优秀的单词,最终都拿了高分,这也是不行的。那到底要怎么出题呢?其实可以借鉴雅思托福的方向,出更多的同义转换题目,看考生的应变能力,转换词汇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这样既能考察到学生真实的水平,又能跟国际接轨。
目前我始终不认为,学习模板是学生的错,只能归咎于中国外语教学的失误。模板式教学太过的单一化,导致学生的输入输出,永远都是线性的,而不是立体的,多维的。但是我们需要有这种意识,知道模板和机经,只能让自己爽个一时半会(国内应试),最后只能在沼泽里越陷越深(能力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现在来说,中国已经开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如果真想学习非模板式的英文,还是有途径的。最简单的就是大家喜欢的美剧,里面如果出现一些表述方式,大家就应该停下来,拿个本子记一下,例如为啥有人第一次见面不说“How are you”而是说的“What's up”。在中国用汉语问好,也不是每次你都会跟别人说“你好”吧?你还可能说“您好”“你好吗”“干嘛呢”“干啥去呢”“干蛤呢”(好像北方的一个方言?)“臭小子,好久不见”等等,所以英语也是一个样的。为了学习,有时候是要舍弃一下那种连续看剧的享受,因为看剧情不能帮助你提高英语水平,你还是得从中学到一些表达方式,据为己用,这样就不会再说出死板的英语了。写作方面,尽量不去看中国学者写的东西,翻译的也少看,因为那些都是很中式英语的。多看看外国原版的杂志或者文章,看看别人到底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然后模仿,接受语言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