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中讨论过一个话题,叫冷暴力。印象非常深刻。总结出:我们既是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但无论我们是哪种情况,扮演哪种角色,都是从“有情”到“无情”的过度。
大多数“冷暴力”是建立在熟人的层面上,因为熟悉才会因为冷漠而被伤害,若是那些陌生人,冷不冷根本就不会让对方在心理上造成任何伤害。
因为爱所以伤害,现实生活中天天都在演绎。
最亲的人伤害我最深
家庭往往被描绘成温馨的港湾,一个承载幸福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温馨的地方,时长发生让人毛乎悚然的事件,前不久上海17岁男孩与母亲争吵跳高架死亡,引发热议;洛阳一名男子与太太争吵从高架桥上跳下。一起起血的事件引起很多思考?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现在人生活压力大;有的说,人们的承受力越来越低......不论怎么说,都逃不过三个字“冷暴力”,都逃不过有人正在施暴,而有人正在承受精神上的虐待。
很多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是又爱又恨的,爱是因为伦理道德,毕竟是父母一手养大。恨往往是,我们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父母亲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他们的面子。
在教育中父母亲扮演的角色不是和蔼可亲的,更像是一位暴君。他们以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我们的身上,只要他们认为是对的事,不容辩解,不容分说,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做,即使这些事并不是我们想要。
我们有的时候更像是他们的面子,经常拿我们和别人比较,结果都是我如何如何的不如别人,我们如何如何让他们失望。
他们在其他人面前,会表现的非常客气和有亲和力,赞美别人家的孩子多么的聪明,多么的可爱,一看到我们就会说,我们是多么的笨,干啥啥不成,看看别人是多么的好。更有些父母会在别人的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就像把我们数落的越一文不值,他们就越光彩似的。
这些行为,会把我们搞糊涂,我们到底是他们亲生的?他们会义正言辞的说,他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们一点都没有这种感觉,我们的感受是,很累,很矛盾。
这样的情绪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发生过?这就是冷暴力,是一种因为我生你,我养你,所以你就是我的,你就要听我的话,你就是我的一切;因为爱,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伤害你。
当这些人长大后,都缺乏安全感,因为“家”不是温馨的,不是港湾,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又会像他们父母那样死死的抓住自己的孩子,想从孩子身上找回安全感,找回自己存在的价值,然后一个循环又开始了。
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谁都说自己是无辜的。这样的事还不止于这些。
“爱”需要考验,所以“伤害”成了“爱”
因为“爱”所以“伤害”;因为“不知道爱不爱”所以“要考验”,最终以“不爱”收场,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我们大多数人有一种思维惯性,就是,对别人的包容程度和客气程度是根据这个人离自己有多远而决定的。关系越远,越客气也越包容,关系越近,就会越苛刻也越极端。我们都会觉得很正常,就是因为关系好,才要放下面具,就是因为离的近,才可以肆无忌惮,不然的话活得多累。
这里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关系的远近,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放开自己的程度。
这里要阐明的是“度”和“环境”。
当今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有很多原因是少年时的遭遇和伤害造成的。这里我们列举几个案例,看看是否和我们还在童年时遭遇情况差不多。
女生对男生说:“当初瞎了眼才找你。”、“你看看我同事的/闺蜜的/表妹的老公多好,再看看你。”、“你看看人家多能赚钱,人家多体贴,你呢。”
男生会对女生说:“吵死了,别烦我。”、“你太笨,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还能干什么?”、“我很后悔娶你。”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拿我们和其他孩子比,说我们不如其他孩子,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好。我们是不是正在复制老路,正在伤害自己的爱人。
语言比刀更锋利,一句不合时宜的讥讽,能彻底撕开对方的心脏,让爱成为冷漠。
还没有完,与下面将要提到的事,这些都算仁慈,因为至少还有争吵还有讥讽。
加班很晚,回到家,没有热情的拥抱,没有一句问候,连剩菜剩饭都没有,只有空空的房间,和房间里正在玩手机的人。
说一句“出差”,然后消失几个星期,期间没有报平安,没有炫耀的发当地的美食照片,没有问带什么特产回来,什么都没有,然后突然有一天,这个人又出现了,然后还是死样的寂静。
大家的心都凉了,是不是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被父母数落的时候,开始还能争辩几句,然后就随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只要有一天自己翅膀长硬了,就头也不回的飞走了。
心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挥之不去。即使断了这段感情,即使你认为你飞走了,但是心凉的感觉依旧存在,只会越来越凉,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你以为你爱错了人,你离开了他/她,然后会发现下一任还不如之前的好,心凉的感觉再次出现,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幸福和家庭的美好与你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冷暴力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可以延续。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冷暴力的受害者,当我们是父母了,又成为了施暴者,面对我们的爱人,我们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我们觉得自己很无辜,对方很冷漠,细细想一想,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爱是反面是什么?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们本是很熟悉的人,而冷暴力让我们从“熟悉”成为“陌生”,让我们从“有情”走向“无情”。
该怎么办呢?先不要过于指责别人,别人确实不好,但我们也没好到哪里去。先承认这是心理上的缺失,承认我们有缺失,承认对方也有,然后立刻阻断冷暴力的任何行为。
关于治愈,网上有很多这类的文章,在这里只强调一种方法和一个心法。
心法:刚才说到,爱的反面是冷漠,冷漠的反面就是爱,人类天生就懂得爱,所以不用刻意去追求,只需要唤醒你起初的爱。那么,你就要明白了一件事,少儿时来自家庭的伤害,你有,你的父母同样有,你的爱人多多少少也有。所以你就能原谅他们了,因为没有谁对谁错,大家都是受害者。原谅是走出冷漠的第一步。这里的原谅也包括原谅自己。
方法:话多比话少好。不要相信成功学或者口才学里的那一套伪知识,比如说,说话要简短扼要,要精炼,要抓重点。这是伪知识,害苦了很多人。
语言沟通不仅只是传递信息和抓重点,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换和相互好感的建立,并建立包容体质。举个例子,你们谈恋爱时,一聊就是一天,煲电话粥随随便便就几个小时。其中有多少是有价值的信息?你们津津有味的谈论同一个话题几个小时很有效率吗?但是,你们彼此建立了好感,建立了信任,即使对方反反复复说同一件事,你任然觉得和对方聊天很有意思。
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商业场上,签合同之前要去喝酒吃饭,一吃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什么呢?重在不是吃饭,而是说话,双方在决定合作前,彼此通过在吃饭这个环境下加深好感,加深信任,建立亲密的关系,同时因为说活时能暴露双方的一些喜好和风格,从而建立了双方的包容体质。比如,这人喜欢狗,而我不喜欢狗,为了让双方合作愉快,我也不反感狗,这就是建立了双方的包容体质。
不论是亲人还是客户除了信任,就是包容最重要。而沟通就是正在建立信任和包容。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是通过99%的所谓的废话建立起来的,而真正的重点不到1%。正是因为这个人愿意听你99%的废话,所以也就听了你1%重要的话。想想我们自己每天是不是这样。
所以打破冷暴力的方法是,尽量多和你的亲人们交流和沟通,即使没有新鲜的事,没有可谈的事,也要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唠唠家常,聊些有的没的,往往你会发现,你以为没什么可聊的事,他们会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你们能够建立起说话的桥梁,你们可以一起参与或者学习一门兴趣爱好,不论学成什么样,至少这件事是你们共同的话题,你们可以聊上好几年。
当交流的通道被打开后,加上你心里起初的爱和原谅,冷漠也就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