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先秦哲学为主要内容);封建制时期的哲学。此二者合称中国古代哲学。以及由封建制经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哲学,称为中国近代哲学)。
【先秦哲学】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中国哲学。中国夏王朝(约前21~前16世纪)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的诞生,经殷商(约前16~前11世纪),到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中国奴隶制进入期鼎盛时期。从西周后期到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奴求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诞生并确立起来。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基本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人们通常将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先秦哲学。
主要是围绕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问题展开的。
先秦哲学始自商周时期,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中国哲学。在商周时期,哲学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上帝神权观念、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古今、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先秦哲学的地位与意义】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是形成学派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包含着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哲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哲学和诸子哲学三个阶段。
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以《周易)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出一种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联系。
诸子前哲学为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思想也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在《诗经》中还出现了疑天、质天的思想。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学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以及名实、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吸引,每个学派内部也不新分化和发展,使这个时期的思想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从面促进了哲学的繁荣。
【天道观】天道观是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主要围绕天是否本原的问题进行论辩,故称天道观。
与人道观的区别:人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观点。
在先秦哲学中,无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都把自己的天道观作为立论的总依据。商代把“天”看成是人格化的至上神,称为“帝”或“天帝”、“上帝”,作为世界的最高主宰。ト(bu)辞中记载了商代统治者ト问上帝的文字,凡祭祀、征伐、田猎、年成、风雨、行止、疾病等等,都依占ト的结果行事,反映了商代统治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尚尚书・洪范》记载的殷代贤人的言论,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神学观念,同时又把水火木金土五行看成是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道与人道】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道指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人道指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和人道之间,存在一种互相感应的神秘关系,天象可以决定人事的吉凶,一些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是由人事的善恶引起的。这些异常现象预示着人间的幸福或灾难。
【天】在中国哲学史中表示苍苍太空、最上主宰、最高存在或不假人力的自然状态,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在远古人的思想里,天空给人带来的光明和黑暗,发出的风雨和雷电,变幻诡谲,神秘莫测,原始宗教都对天怀着畏敬和崇敬情绪。人们认为天是一位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他能够发布命令指挥人们的行动,他赏善罚恶,他接受人间的奉献、听取祷告。这种观念后来与各种宗教教义相结合,一直流传下来。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种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都纳入这五大类的范時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代思想家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战国晚期出现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思想。后来(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天命】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做神,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的观点。“天命说”早在股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物发据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和器铭文,说明了当时统治者自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帝的命令,称之为“天命”。
(以上摘自张岱年《中国哲学史》、鲁方华《简明中华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