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放走孟获,诸葛亮找来孟获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叛乱的罪名推到了他的头上。这副将一听,去他大爷的吧,很生气呀!大喊冤枉。于是,孔明就把他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他心里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账内,啪,叫人呢,就把孟获啊捆绑起来,送至了汉营。诸葛亮用计二次擒住了孟获,孟获当然不服气啦,诸葛亮便把他又放了。”
分析:
A、为什么蜀汉放走孟获,诸葛亮就找来孟获的副将?
这个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是有准备的,也就是他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时,说明这个目标细分纵向深入是有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在指导着,如果看不清这个方向性的东西目标细分纵向就无法进行。那这个方向性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总目标,就是那个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在执行纵向深入的时候,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这个小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不能够便宜。否则,方向偏离了,越深入越是错误。就像是一个人的能力一样,方向性不对,不想做好事,专干坏事,这种人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B、为什么诸葛亮故意说孟获将叛乱的罪名推到副将身上,且副将听了就生气?
本质=孟获跟副将之间的关系可以瓦解=孟获跟副将之间信任度不够=孟获带团队人情做透+利益驱动没有做到极致
诸葛亮故意说孟获将罪名推到副将身上,关键词是:借力+市调
为什么诸葛亮会故意说孟获将叛乱的罪名推到副将身上?其实就是诸葛亮看穿了孟获和副将之间的关系不牢靠,之间的信任度不够。那从何得知这个信息,肯定是诸葛亮对孟获和副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市调,市调帮到了诸葛亮的大忙了。同时,市调让诸葛亮找到了第二次擒住孟获的突破口,那就是借力。借力打力不费力,孟获就这样被擒第二次,真的是市调之功!
那为什么副将一听就生气了?其实,还是孟获平时带团队的时候没有真正的敬天爱人,而是以势压人。那更落地的说法就是人情做透+利益驱动没有做到极致。试想,如果孟获平时带军队,能够利用麦凯来了解副将,同时把人情做透,最后在施以利益驱动,通过这些种种行为来展示自己的人品,同时让副将感受到自己的敬天爱人,让副将看得到自己的未来,那副将会生气吗?会反叛吗?肯定不会。所以,不是副将想生气,而是孟获人情做透+利益驱动没有做到极致;不是客户不想给我们开单,而是我们人情做透+利益驱动没有做到极致!
C、为什么副将能将孟获擒住,并送至汉营?
本质=孟获军纪不严=孟获管理不善=副将权利挺大
竟然一个堂堂的三军统帅能够从自己的军营里被一个副将抓住,并送到敌军军营,这个可以看出这个军营的管理是漏洞百出,孟获的管理水平还是不怎么行。那延伸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企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员工会吃里扒外,把公司的内部消息告诉竞争对手吗?如果会,那么我们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管理了。是不是我们没有满足员工求财、求知识、求快乐的需求?是不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关心员工?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如何从孟获的案例中来汲取教训?
D、从自身、竞品、消费者三个模块来看第二次擒住孟获的过程,诸葛亮可以说是自身,孟获是竞品、消费者是副将。为什么原来这个消费者(副将)是属于竞品(孟获)的,现在却变成了我(诸葛亮)的?这个就是一个经典的抢客户的案例啊!原来啊,经过市调,我(诸葛亮)发现这个消费者(副将)和竞品(孟获)之间的关系不牢靠,只是有点利益关系而已。那我怎么办呢?见缝插针,直接打竞品的劣势啊,竞品的劣势就是跟消费者的关系不牢靠,人情做透+利益驱动没有做到极致。那我就直接放大竞品(孟获)的劣势,让消费者(副将)知道。竞品的劣势是什么呢?过去的劣势是人情没有做透+利益驱动不到位,现在的劣势是对消费者的不信任,对消费者的栽赃,新旧两个劣势一起加起来,打组合拳,这个时候,消费者的心智已经被竞品(孟获)太不靠谱,不值得为他卖命给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副将)回到军营之后这个念头时时刻刻都在跟着他,他的心智已经被这个念头牢牢地抢占了。所以,一有机会,他就把孟获给擒住,并带到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