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菊开蓝天下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养我的妈妈;一个是生养了我爱人的妈妈,即婆婆,按陕西的风俗,我也称呼她为妈。
婆婆今年已经87岁了,她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卜秀荣,是婚后丈夫告诉我的。我曾开玩笑说,假如婆婆是一个高级干部的话,她的名字也不俗气。但其实婆婆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婆。她祖籍河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因为缺吃少穿,带大哥跟着给人编席讨生活的公公来到陕西。当时的条件可想而知有多么艰苦,所以婆婆最能吃苦。
我们结婚那时,条件已经好多了,但她仍然吃苦耐劳,黎明即起,一会儿也不闲着。起来后先在院子打两个钟头箔子。就是用芦苇编成的一种盖瓦房用的帘子,打好后叫公公带到县城卖了补贴家用。可惜那时候我太年轻,有时还在心里抱怨婆婆起来太早,和借住在隔壁的河南老乡说话,吵得我睡不好觉。接着她就生火烧水。水开时我们大家才开始起床,等我们收拾停当,她把主食已做好了。我帮着炒个菜就可以吃饭了。
有一次我们一块做饭,她切白萝卜,看见她那熟练的刀工,我忽然心生一个问题,问:“妈,您这一辈子切了多少萝卜?”丈夫抢先回答:“恐怕有一汽车了!”婆婆慢悠悠地说:“那时候人多又没别的菜,一顿切一搪瓷脸盆萝卜生调着吃。这两年吃的萝卜不多了,一年也切一两担。”
婚后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没上班,和婆婆呆在一起,丈夫不在的日子里,我和她相依相伴。有一次我半夜发烧,非常难受,冷得裹着被子还不行。只好大声喊来隔壁房间的婆婆。她给我再加了一床被子,倒了一杯红糖开水,让我捧着暖手,然后趁热喝下。又取来我备用的药和体温计,直到一两个钟头后体温正常才躺到我旁边睡觉。当时要是没有婆婆,我真不知自己能不能挣扎着爬起来倒水取药。
94年那年春天,我对种花栽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新房光秃秃的院子栽了苹果树、葡萄树、杏树和月季花。婆婆本来不支持我种花栽树,一是没那习惯,二是嫌树木花草影响她打箔子,但见我干得起劲,她就开始帮忙。当我从村小学刘老师那里要来月季花苗,她就帮我在院子挖坑。几天后又从杜康沟连挖带扛弄回不算小的两棵柳树、两棵洋槐树和一棵杨树苗子。又在门前挖坑,表现得也很热心,并说柳树歇凉,杨树做家具。两三年后,老家的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当时她都六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经常说她说不定今日死明日死的。那么她就真的是抱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想法干这些的。后来她还从大姑姐家移来非常漂亮的大黄菊花,令我惊喜不已。
我去西安看病,丈夫单位有事没能回来。临走时婆婆拿出20元钱塞在我手里。即使20元钱,她也得起早贪黑打几天时间的箔子,所以我不能要。她说:“拿着,不够吃饭够茶钱。天热了,不要渴着。”身体不适,丈夫又不在,去二百多公里外的省城看病,心情自是难受。听着婆婆暖心肠的话,我早已泪眼模糊,打着伞冲进了雨中。走出好远,再回头看时,婆婆还站在门口向着我,雨淋湿了她花白的头发……
后来我们住到县城,有一次回去,婆婆正在下面条。随后她拿起窗台的一个鸡蛋洗了洗放进煮面条的锅里,后来捞出来放到凉水舀子里,给我说:“你爱吃鸡蛋,赶紧给你煮一个。今天鸡才下的。”虽然我被面条锅里煮带壳鸡蛋惊到了,但是婆婆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是非常感激的。当时我就想,婆婆她只是没有生我没有养我,但她生养了我至亲至爱的丈夫,同时又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关怀。婆婆的恩情,我将加倍报答她。
自从2004年我们住进单元楼后的10年时间,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都把婆婆接来住一月左右的时间。给她买些衣服,买些或做些她没吃过或喜欢吃的东西。起初,她不愿意来,说我们的新房子,她一个农村老太婆脏兮兮住不成。我说,你儿子的家就是你的家,今后您除了杜康沟的家,县城还有一个家,想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在我家,一直有给她准备的拖鞋、毛巾、喝水杯子、被子、枕头等。记得婆婆第一次来,上到三楼一进家门,就埋怨我说,“你把楼买的这么高,还得叫某某(她儿子)每天给你往上提水。”开始她洗脸是我给她放好水,之后她自己拿个脸盆接水,出来喊我们,说水龙头坏了,溅了她一身水。原来是她把洗澡的淋浴头打开了。慢慢地,她就习惯了来我们这里住。前一个礼拜天回去只要给她一说,她就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等她儿子接。虽然婆婆来后我的劳动量会加大,但是我知道我是在尽孝,是对婆婆和丈夫对我的好的回报。
婆婆来我家后,煤气灶、烤箱不敢用,油烟机、电磁炉、饮水机、压水壶、淋浴水龙头都不会用。每天的早点都是我做好给她舀好端餐桌上,每次喝水也是我给她倒好,洗澡也是我陪,把洗头膏给她挤到手上,沐浴液挤到毛巾上。给她搓背,剪指、趾甲。他儿子也孝顺,有时也给老人剪指、趾甲。第一次陪她洗澡时看到原来高个子的婆婆佝偻的身子,萎缩的肌肉,像快要瘦干了的样子,我的眼泪刷的流了出来。一个女人生育了六个子女,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就这样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的岁月贡献给自己的子女和家人。老了也不知停歇,给这个儿子家帮帮忙,给那个儿子帮帮忙。2003年公公过世后,婆婆竟然执意要给一个儿子一千元。问题是俩老人一共只攒了六千多元!我们不要,让她留着自己花。她说,看病你们弟兄出钱,买东西她一年几百都够。我无语,天底下竟有这么无私的母亲!
如今,婆婆摔伤卧床已近4年,再也起不来了,再也没到我们家来。我多么希望看到她在厨房拿个盆子舀面和面,利利索索地把面擀好,然后问我切成宽的还是窄的;看到她拿个笤帚这里扫扫,那里扫扫。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只能做儿女的做好饭,给她端到床边。
平时基本是大哥大嫂照看老人,其他人用大哥的话说,就是“随心布施”。我们也就是假期、公休日多回去陪陪老人,多买些东西,买药看病多出点钱。今年大哥家去成都过年,原计划把婆婆接到县城我家来住。虽然婆婆不大愿意挪地方,但也没办法。我给她收拾好了房间,丈夫腊月十九买好了便盆,然后回去,看当天能否接下来。结果老人听说三哥家的儿子过年回来,便不愿意来,要和孙子一起住老家。三哥不在了,孙子是婆婆最牵挂的,大学毕业到江西工作半年了还没有回来过。而且大哥说他们来回也不超过十天。这样婆婆来我家过年的计划就只好作罢。只能过年多置办些年货给婆婆,然后我们和他孙子还有三嫂子、小姑子大姑姐大家一起照顾老人。
婆婆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动不了,儿女们给她端吃端喝,端屎端尿伺候是应该的。希望她就这样无痛无痒地,还能说说笑笑地活到90岁,看着三哥的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看着重孙子女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张亚莉
2018.3.22
( 注:前半部分来源于1994年的手稿,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