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一帮好友聚会,几杯小老酒下肚朋友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前夫再婚组建了新家庭,今年又生了个儿子,他们不仅复婚无望前夫对他们的女儿也开始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了。
我们听后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为这位朋友感到不值,纷纷向她出谋划策。有的要帮她介绍新男友,有的要帮她教训前夫……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位朋友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生活遇到挫折、一段关系破裂时,我们还有朋友。与父母听闻实情后的担心、生气、埋怨和指责相比,朋友似乎能帮我们更多,因为他们既关心我们又不会过度关心我们。
在《分手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曹雪敏也提到了朋友的重要意义,当我们突然无人依靠,压力很大想哭、想吼的时候,朋友可以随叫随到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慰寂和温暖。但作者也提出:不是每一个好心的朋友都能帮你。
我们需要朋友,朋友在这个时候能帮助我们找回一部分自己。但是,不是每一位好朋友都能在这个时候帮你,也不是每个好朋友都适合在这个时候帮你,如果你的求助对象恰好是“错误”的,那你很有可能受到第二次伤害。
什么是二次伤害呢?就是在你的伤口还在流血、你还痛在地上时,朋友不仅没能帮你止血、扶着你站起来,反而可能让你更为冲动或愤怒,比如,他可能会说:“他实在太过分了,我们找他要个说法,他怎么能躲着你、不肯见你,走明天去公司堵他!”又或用看似正确却冷冰冰的话让你更加压抑和沉默,比如:“当时就告诉过你他不靠谱,现在分手了也是一件好事,赶紧往前看吧,别想他了。”那什么样的朋友可能不适合这时候求助呢?又或什么样的朋友在这时候是好的求助对象呢?
作者将朋友进行了两个维度的划分,变成了4种类型。
第一个维度是从思维习惯上,将朋友分为感性的好朋友和理性的好朋友,这个比较好理解。感性的好朋友会更关注你的情绪你哭他会难过,你生气他会陪着你一起生气甚至比你更生气。理性的好朋友则会帮助你分析对与利弊,或直接告诉你分手是好事,既然分手了就应该向前看。
第二个维度是从思考角度上,将朋友分为照片式的好朋友和全息式的好朋友。照片式的好朋友比较好理解,就是他平时对人或事的看法往往像照片一样,角度单一又固定。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形成的看法往往也比较绝对,比如“出轨就是渣男”“男人就应该照顾女人,就应该送女人礼物”,等等。而全息式的好朋友,他的看法更完整、也更客观。比如同样的题,他会试着回顾你分手的整个过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题,还会试着找到双方在分手这件事上的责任。
要注意的是这四种朋友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朋友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而且分手后我们在不同的恢复阶段也需要不同的好朋友帮助我们。
刚分手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包扎自己的伤口,尽量平复自己的难过、痛苦和无助等情绪,不扩大这个伤口,不让自己有更槽糕的感受;另一个任务是,调整与这段关系相关的所有的生活上的打算和对未来的打算。其中一些关于更远的未来的打算我们可以之后再考虑,等到我们将自我重建得更好时再做决定,因为那時,我们能做出对自己更好,也让自己更幸福、更独立的决定,所以,关于更远的未来,我们先不要急,先等一等。但关于现在,我们必须尽快做出打算。
于是,刚分手后的这段时间的“怎么办”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情绪上的怎么办,一个是生活打算上的怎么办。关于前者相对感性的朋友更能帮助我们,而关于后者,相对理性的朋友更能给我们建议。
回到刚才的场景,朋友向我们倾诉前夫再婚又生了儿子这件事,她当下更需要感性类的朋友。照片感性的朋友会说:不要在理他了!你值得更好的。他们会关注你的情绪,但通常只会关注你的某一种情绪。而你伤心难过的时候,身上的情绪往往很复杂。但如果他们关注的正好是你当下最强烈的情绪则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会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你还有一个朋友紧紧地握着你地手与你一起发声。
全息式感性地朋友会说:哎,你看你们以前也挺甜蜜地,现在这样真可惜……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地,哎,你难过你就哭吧,我陪你。他们会看到你更多地情绪,不仅是分手后地也有分手前地。他们像一条温暖地被子一样包裹你,和你一起抵御分手后地各种情绪。
上面这两类朋友,在你难过伤心的第一时间陪在你身边,这是最好地。等你平静后,就需要理性地朋友为你出谋划策了。
那有没有一个人能同时具备4种特征呢?这比较难,虽然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场景时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特征而且这些特性有时候会混合,但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要特性。
分手后朋友的陪伴很重要。如果可以,你应该尽可能找到这4种类型的朋友,他们会给你全方位的帮助和陪伴,会让你慢慢平静下来,慢慢重新找回你自己,也重新回归到你想要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