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这个问题目前在我这里无解,但是有一些想法,梳理一下,希望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我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差不多在我这个年纪,结婚就变成了一件必须要被重视起来的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婚姻的仪式大于其实质,美其名曰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很危险。以前有很多事情也是随着大流,按照别人的先例和步调做的,但是事后回想,让自己觉得难堪和做的对不起自己的事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呢?而且,婚姻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小事,复制别人的节奏和方式确定能带给你想要的美满和幸福吗?对于这一点,我也表示深深的怀疑。
第二个方面是因为从小到大见到了太多问题婚姻、甚至不幸婚姻,而且即使在我所认为的好的婚姻中,也看到了太多的矛盾与挣扎,我恐惧。我愿意接受因为婚姻而改变部分生活方式,但是我不想因为婚姻而改变自己的生活逻辑,甚至被婚姻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让自己的意识中只有家庭生活和家庭问题。我不想让自己的婚姻变成自己爱情的坟墓。但是,在大概率事件面前,我不知道如何去保证自己,让自己成为那幸运的小概率中的一员。
第三个方面是因为身边很多的朋友亲人都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结婚,但是他们给我的答案却并没有让我对结婚有太多的向往。他们说既然感觉两个人在一起很合适,两个人也想常常待在一起,那就结婚啊,可以彼此照顾,可是同居既可以常常待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顾,为什么就不行呢?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面对我的进一步询问,有人说如果不结婚,以后生了孩子,孩子没户口怎么办;有人从根本上否定同居与婚姻的平行性,认为即使同居,也在为婚姻做准备;有人说婚姻制度的存在意味着让两人的关系合法,也会提供道德约束之上的法律约束,给共同的生活提供保障。 对于第一种说法,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结婚是为了给孩子上户口,即结婚是为了孩子,我相信很多人选择结婚,其初衷都不是孩子吧;对于第二种说法,我不置可否,因为婚姻制度是主流社会偏爱的一种生存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生存策略,可是生活是自己的,为什么主流社会偏爱啥我们就要选择啥呢?这也是这个答案在我这里无解的原因之一;对于第三种说法,我同意,但是是一种无奈的同意,因为按照这个说法,婚姻究其根本提供的是一种约束,而我自己很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洒脱的、随性的、自然的。
那么,为什么婚姻延续至今仍旧是主流社会偏爱的一种生存方式?我能给自己什么样的理由来让自己坦然并自信地接受婚姻呢?史帝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和心理学专家Meg Jay的TED演讲《Why 30 is not new 20》给了我一些思考和想法。
在书中,柯维用下面的这幅图总结了人的成长模式,他认为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独立和互赖。其中,依赖(dependence)阶段,主要围绕“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 独立(independence)阶段:开始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可以为自己负责,可以自由选择;互赖(interdependence)阶段: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
这三个阶段给我提供了思考婚姻意义的框架。在这三个阶段中,我认为婚姻应该位于独立和互赖的分界线上,它以独立为前提,以互赖为发展方向,因为婚姻的本质意义在于构建一种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不是没有“我”只有“你”的依赖关系,而是一种从“我们”观念出发的互赖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两个前提,一是步入婚姻的两个人需要是两个独立的、有足够成熟的思维能力和处事风格的人,二是婚姻必须要以互赖为目的,而不是继续对人的依赖。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婚姻出现问题是因为步入婚姻的两个人都不独立。他们把婚姻看作是一种依赖关系的重建,即将对父母的依赖转换到对对方的依赖上。对于此,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彩礼。若是女方嫁入男方家庭,男方必然要按照地方习俗,拿重金作为聘礼来让女方家庭满意,进而“赢取”新娘。对此,朋友曾说,要彩礼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将自己女儿看作一件可以交易的商品,看自己女儿值多少钱,然后让男方家庭那钱来换。这种说法有点毁三观,但目前彩礼的实际意义似乎也不亚于此。婚姻中不乏互相携手、独立自强、合作共赢的人,但我也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就从女孩本生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女孩将找到一个依靠,找一份看起来靠得住、相对衣食无忧的生活看作结婚的目的。构建这种依赖关系的双方关系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在不平等的关系,如何去构建和谐、构建共赢呢?
此外,在TED视频中,Meg提到:经营婚姻的最佳时机是在结婚前,而不是年龄到了因为不得已而选择结婚,只有像对待工作一样用心对待婚姻,选择伴侣,才会有效降低不幸婚姻的风险指数。她从降低风险系数的角度来解读了婚姻。这一点是很说服我的。在此之前,我曾跟同学讨论:意外是不是真的就是意外,我们可不可以避免?讨论的结果是: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前期的努力来降低意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系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20几岁的年龄愿意看清现实、努力上进,注重饮食和身体健康等,以减少意外的出现指数;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出现的意外看作是生活的“偶遇”,在生活中成长,这样,所谓的意外也就不再是我们本以为的会让我们不堪重负的意外了。如此,意外可以避免,婚姻为什么就不能提前经营呢?我很认可Meg说的经营婚姻的最佳时期是在结婚前,在结婚前,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为自己负责、有成熟的思想和处事能力、能够坦然面对自己选择的独立的人,以充分的自信和足够的应对能力以应对婚姻生活可能会带给自己的一些困扰和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呢?此外,在结婚前,我们也可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真正想要携手一生的人的性格以及希望她/他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这样也可以在真实婚姻中降低意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系数。对于未知,我们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但是在意外来临之前,我们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避免或应对意外的发生的。
想通了这两点,我觉得对于"结婚"“婚姻”,我心里似乎没有那么排斥了,也不再恐惧了。我知道,想要做到上面说的独立,我还需要继续的“修炼”,但在结婚之前,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来选择我想要的生活。至于互赖,这也是我所希冀的,我一直希望我的婚姻生活不是对彼此的束缚,而是让两个人都能通过这段互赖关系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并经营好共同的生活。
对于我自己,我相信我接受“婚姻”这份仪式的理由,不是因为年龄,不是因为家里的人的催促,也不是因为谈了很久了,性格也合适,就在一起。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我是独立的,思想是成熟的,我愿意跟他在一起,不是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值得依靠、能照顾我、或性格相和的人,而是因为我真心认可彼此的结合会让双方都变得更好,生活会比一个人的生活更甜蜜幸福,同时,我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意识去面对往后生活的未知和挑战。
最后,附上舒婷的《致橡树》,我觉得到现在我才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显峰 /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