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一起做心理成长活动时,总会有人提出,当你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该如何处理,我们对待这些欺负我们,甚至看不起我们的人,该如何办~~
AA就很气愤地说,最近有一次机构内部培训的机会,本来领导都说一个小组可以有六到七个成员,由于自己工作时间的安排问题,原定的周二时间就不能去。
怎么办呢,她又很想去,于是想和一个周四的同事商量,看能不能调换,同事说没有问题,正好他周四也想空出来做其他安排。
可是没想到,周四的小组拒绝她的加入,理由是调走一个他们正好就六个了,已经满员,不需要再加人了~~~~
呃,这个回答让AA很生气,为什么原来七个就可以,我一进来就不行了,而且大家还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平时休息咖啡室遇到还会点点头,偶尔还会一起聊聊天,也很愉快啊~~~~
AA说,我生气过后的反应居然是有些沮丧,现在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怎么办?
恩,恩,好的,AA,你看,你受到挫折后出现的生气,沮丧,紧接而来对自我的怀疑,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一、情绪的处理
当我们遇到突发事情时,很容易地就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情绪不存在对错,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处在情绪中,这很重要,因为它很容易蒙蔽你的双眼,看不清事实的真相。
如果事情发展还有变局,好好考虑如何挽回或改变,抱怨是没有能量的,只有尽力去做,或许结局反而出乎你意料。
但如果木已成舟,已成定局,拘泥在自怨自艾的情绪旋涡里对事态对自己帮助不大,还会对以后发生多诺米骨牌效应。
心理学大师萨提亚说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方式才是问题。”
你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就算是愤怒、嫉妒这些所谓坏家伙们也不是我们的敌人,它们都是来告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反应。
真正接纳,才会放下!
二、理性的分析
因为人们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变动,对自身资源的维护是种很正常的反应,在相同的资源越少的人享受,每个人可以得到的资源就越多,所以,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拒绝你是本能的反应。
经济学中对此的解释原理如下:
资源配置原理(resource allocation)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用一定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在这其中,符合效率、公平与稳定原则,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竞争排除原理(principle ofcompetitive exclusion)
前苏联G.F.高斯1934年在他的《生存竞争》中提到,两个互相竞争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生态位,当原有状态稳定时,竞争排除也达到稳定状态,一旦出现变化,在局部震荡后将形成新的平衡,而对后来的新增者则出现排除状态。
AA眨巴着眼睛说,所以,无论是谁,都有可能被他们拒绝,对吗?
三、换位思考能力
我们很多时候愤怒,是因为站在自我的角度,觉得别人应该怎么做,如果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别人的想法与我们不一致,就会很生气,觉得别人怎么不按牌理出牌啊,简直不讲道理。
实际上,有些时候是我们很不讲道理。
春秋战国有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找孔子理论讲世间万物的道理。
这个人对孔子说:“你说万物俱有时,可我怎么就觉得一天有日出日落,一年是没有四季的,应该改为春夏秋三季才对。”
子贡很生气,你怎么可以侮辱我老师的智慧,而且一年怎么会没有冬天啊,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
孔子拉住子贡,和颜悦色对那人说:“恩,你说得对,一年的确只有春夏秋。”
等那人走后,子贡很生气,对孔子说:“老师,你不是教我们说,君子不可欺之于方吗,那人明明是不对的,你为什么要哄他。”
孔子笑笑说:“子贡,你没注意到,那人的肤色是黄中带绿吗,他是春天生秋天死的蚱蜢,在他的生命中就没有寒冷的概念啊,对他们这样没有经历过冬天的生命,你怎么和他讲冰是什么样子的。”
这就是“夏虫不可语冰”啊~~~
很多时候的争执和矛盾,都来自于每个人三观的不同,你认为理所当然应该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看来是荒谬至极。有时候并不是别人刻意针对我们,而是自我内心的投射让我们以为这个世界对我们很不公平。
恩,AA,就像如果你原本就是周四小组的人,如果增加一个新人,你心里可能也会觉得他会占有一部分原本属于你的资源,或许换作你,也是不愿意的。
当然,积极的人,心胸宽大的人,他会接纳别人一起分享,我们原以为会因为别人的分享会变得稀少的东西,因为众人的参与,资源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有时候会超乎你个人能做到的极点,结果当你放开的时候,你会发现,心有多宽,生活就会有多美好。
换位思考,是让我们能理解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一定要去赞同对方甚至无原则的依从。
顾念别人对你的情分,明白别人的道理,坚持自己的原则!
四、自我反思
AA,这件事情让你生气的地方可能更在于一个公平和比较的问题。
因为在你之前,小组成员本身就是七个,你在意的是他们为什么可以接纳别人而不能接纳你,是吗?
人际关系不存在一个理性的比较和真正公平的问题,有些人他就是喜欢你,有些人就是会讨厌你。
物理学上有个共振的概念:当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时,其振幅将达到最大,获得的能量也将最多。
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气场,当两个人思想意识比较同步时,就会觉得愉快而产生惜惜相吸的感觉,甚至成为莫逆之交。
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会有人因为喜欢或者讨厌你面貌上的一些特点,或者举止上的一些行为,就会决定接近还是疏远你。
我们无法决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当我们察觉到别人对我们的不接纳时,一般人都会感到郁闷,毕竟大家都是社会性生物,群体的生存力量肯定比个人大一些,何况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被理解,害怕孤独。
当出现这类不愉快的事,有人会怪罪别人,有人会反省自我,这就是:
外在和内在归因: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当我们在解释别人在事件中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而我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往往倾向于情景归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不愉快的事,外归因能缓解压力。但总是外归因,我们自身的成长和觉醒就会很缓慢。
当一个人总是觉得别人对他不公平,他遇到的世界总是很黑暗,就应该在自身找找原因了。
AA,适时自我反省也是有必要的,或许你平时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在人际交往的某些方面做得有些不到位,人是情感动物,利益是一方面,感情到不到位也是一方面,不要因为自己不需要而忽略与别人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