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此刻是一枝花》乔恩·卡巴金 著 润秋 译 文汇出版社2008.10
最开始听别人对正念的解释,记得是拜访一位学长的时候,他起身移动桌子,然后说,正念就是我知道我现在站了起来,然后在移动桌子,然后正在走开。之后陆陆续续读到一些关于自我觉察的书,模模糊糊有了一些理解。
这本书感觉是作者多篇短文的合辑,从生活的角度描述了什么是正念,正念在日常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去觉知。
正念与关照
有一些观念,在未读此书前,便有所了解,比如,正念是一种对当下的关照。
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便是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平时的呼吸仿若不存在,而当注意力汇集到呼吸上时,我们的关注便被自然导向呼吸之间的此刻,我们的身体其实可以成为正念的指引,因为我们的精神存在是通过身体来和这个多维世界发生关系的,它是世事的开始,也可以是归途的媒介。
另外,手印等姿势也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正念。这个感觉和冥想有类似,通过手的不同姿势来期望实现身心连结的不同效果。但正念和冥想有一点不同的是,正念是终要回到生活里的,生气时攥紧的拳头,紧张时互搓的双手,劳累时的托腮闭目,这些都是手印,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手印的形式,来影响自己的心境,甚至传达给别人以力量。
“我们所有的手势都是手印,因为它蕴含着或大或小的力量。”
那除了坐禅,其实还有行禅、卧禅,无论是动是静,都是对自己此刻动作和呼吸的关照。
“在禅的历史中,有个叫铃木的禅师这样解释坐姿:‘当你坐姿正确时,所存在的心灵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悟道……这些形式(坐禅)不是为了获得某种正确心态,采取这种坐姿本身就是一种正确心态。’在静坐中,你已经触摸到你最真实的本性。”
“当我在讲场使用‘尊严’这个词语,比如说‘用一种体现尊严的方式静坐’时,每个人立刻调整自己的坐姿,昂首挺胸,但一点也不僵硬。面部放松,两肩下垂,头颈背连成一条直线。有时,人们喜欢往前坐,不靠椅背,显得更加独立自主。所有人好像都知道尊严的内在感觉以及怎么把它表现出来。”
人人皆有慧根。
还有山禅、湖禅,以自然之物象来安定内心,让山之沉稳、湖之磅礴融入生命气象。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内心成山。
“通过练习唤醒这些感觉,我们与自己的无知作斗争,就像在瑜伽中,我们与肌肉和韧带的抵制作斗争,以及在其他形式的禅修中,同自己心智的界限和无知作斗争。在斗争中,有时会感到疼,我们伸展,我们成长,我们改变自我,我们改变世界。”
有限与无限的斗争,自己和自己的斗争。
正念与定力
定力,我的理解是一幅画面,四周波涛汹涌,中间一叶小舟随风起伏、随波飘荡,外界的不安仿佛顷刻便会覆没小舟,但它自始至终都能在浪涛中自持平衡,虽摇曳却不灭,无锚却胜有锚。
正念是对意识的关注,是对专注力的关注,良好的专注能帮我们提升定力。
“定力就是要沉醉于不受干扰的平静安宁中”
“然而,无论定力练习是多么令人满意,如果没有正念的补充和深化,也是不完整的。定力练习本身像是要逃离世界,它把特有的活力禁锢起来,而不是释放出去;它吸收能量而不是提供能量;它让人恍惚迷离而不是完全清醒。定力练习缺乏的是对人类所生活的大千世界的感受、好奇、追问、探索、给予和交流,而这恰恰是正念修持的范围。在正念修习中,专心致志、在此刻拥有平和稳定的心境是为了深刻地洞察和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定力可能益处多多,但是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这种内在体验的快乐中,并且把它当成逃离苦难深重的现实生活的避难所,那么定力的价值也会变得十分有限。为了享受内心的平和安宁,你可能会被引诱着去躲避日常生活的琐碎繁杂。这当然是对平静心境的依恋,但就像任何强烈情感一样,这种依恋会蒙蔽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扼杀你的智慧。”
记得《瓦尔登湖》里印象最深的是“迷恋也是一种牢狱”,很多人喜欢入定时候的那种心静无碍,有时可能喜欢到成为迷恋,沉浸其中而不想出来,不想回到生活里,结果是自我沉醉。而这不是正念的意义,也不是定力的价值所在,定力和呼吸一样,是引导的媒介,而不是旅途的终点。入定并不需要出世或归隐,也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也不是一种自我麻醉,当心无杂碎的时候,它还是可以清醒地看到这些杂碎,当小舟平衡而不没的时候,它还是可以清醒地感觉到波涛的力量。
正念是一种专注投入,不是说一头扎进去,而是一种有出路的、可以自我疗愈又能自我循环的投入。
“掌握刹那的最好办法是专注,这就是修持正念的要诀。正念意味着清醒,知道你在干什么。但是,当我们开始全神贯注于脑子里所想的事情时,我们又很快陷入不由自主的‘无明’状态中,陷入自动性的无意识中。这些意识的丧失是因为我们对此刻的所见所感总是不满,这种强烈的不满激发出我们弃同求异改变现状的欲望。”
当内心有一种不满,或强烈的欲望要去做某事时,特别容易陷入被带着走的目标感中,一个接着一个的to do list,而停下来就是思考这个目标感的本质,甚至目标本身,以免走偏。
正念与禅修
那正念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前以为修道的人才练习正念,而此书呈现了正念的生活意义,而且它本身的价值就在于更好地立身处世,在快节奏、多烦恼的现世,帮助自己甚至别人更安稳和谐地走下去。
从这个角度看,禅修反而是很接地气的一种修习!
“在禅修中,前进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弃一切前进的欲望”
放下并不是说放弃,而是东西背久了,放下来,休息一下,然后想想,是不是可以换个姿势背背,或者确定要背这个东西吗,还是到下一站换一个自己更需要的东西呢。放松,回放,然后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用《金刚经》的话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一颗空灵的心’”
什么是空灵?首先想到王菲的歌声,轻柔的、飘浮的、让人遐想的,那空灵的心是怎样的?柔软的、悠然的,里面没有特别重的情感、思想、欲望,但又是可以看见万物的,仿若一面镜子,本身没有重量,却照得见整个世界。想到一词,便是“心能转物”,心空不是说不装东西了,而是世间的存在照旧入心,只是不会留下痕迹,不是不在乎了,而是找到了更自如的相处方式。不是消解,而是接纳。
比如,和七情六欲的相处。
“倘若生气消耗的这些能量能够被转换成力量和智慧,那么这股力量将会迅速增长,怒气也将被转换成更多的能量。”
“因此,当怒火在心底升起,并且越烧越旺时,如果你有意识地练习拓展怒火(你的或者他人的)的内涵,知道一定存在着比怒火更大、更本质而又被你在气头上遗忘的东西,那么,你就能触及你内心中未被怒火肆虐践踏的正念。这个正念能看见怒气,知道怒气有多深,它比怒气更大,因此,它能装下怒气就像锅装食物一样。正念之锅帮助我们盛着怒气,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有害之物多于有用之物。正念之锅帮助我们烹煮怒气,消化怒气,这样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怒气,而且,如果从惯性反应变成有意识的回应,也许我们能超越它。”
心转的,是一种能量转变,将怒火转成有意识的回应,而不被它所挟,或将伤心转成有意识的自省,而不自怨自艾。
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式显示物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转化成能量,世间的能量总和不变,一种东西消失了,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类似,人的情感总和若不变,怒火消灭的力量也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到其他需要的力量上去吧!
“问问自己为什么禅修,为什么想要禅修。不要相信你瞬间的回答。写下脑子里思考的任何东西。继续问自己。再想想,你有什么价值,生活中你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把你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列出来,问自己:
我观照的是什么?我在何处?我要去哪里?
这种观照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我的价值和意图?我记得体现这些价值吗?我在实践我的意图吗?
我现在工作怎么样?家庭怎么样?人际关系怎么样?
我对自己了解多少?我想要怎么样?我怎样实践我的看法和价值?我怎样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每天刷牙的时候,问一问自己,醒着醒,而不是梦着醒。
其他
“感觉到自我化的冲动并且顺其自然,我们就能多赋予宇宙一点空间,让事物尽情发展。既然我们已经被卷进宇宙,进入它的发展轨道,那么,面对我们过分自我中心、自我放纵、自我批评、自我不安、自我焦虑的行为时,宇宙会言听计从并且做好安排使我们自我思想中的梦想世界看起来真实可及”
翻译一下,是说,当你真的真的很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来帮你,的意思吗~~~心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