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新年第3周星期1多云。
早上发布上周周记《感动点滴》。下午重新粘贴《春节味道》,因先发那图片编辑不会操作,进入不了文挡编辑。
晚上和本地文友交流一会。半夜听得雨点声,第天早上天空像被洗了样,这就到了周二。
这一天把手机存稿改了两篇,感慨:文章绝对是要反复修改的。
转眼周3了,也连续上班第3天,临近中午,同班挡车工帮我操作,不幸左手被一对铁辊和橡胶辊所压,还好有弹簧的弹性减缓下,拍了片子,手骨未伤,但手指皮被卷伤了,这是我上班十几年来当班挡车工受伤。吸起教训,上班容不得任何疏忽,出了小事故,吃苦是自己。
星期四收到《[“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挑柴卖火渡年关》平台给予发布。
星期五收到《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有奖征文|香椿》平台给予发布。
回想上周投稿《安徽日报农村版副刊》两个专栏,两篇文章,均石沉大海了,这也在预料之中。但得到一位群友建议,副刊文章以应时为特点这一提醒,这是收获一;其二学会去投稿,登录邮箱和粘贴,这些被别人认为是笑话的事,而对于我,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呀。
《2018年第1场雨是幅美丽的画卷》一文在简书是不会拒稿的,这篇小文花费时间8小时以上,但于16日粘贴过程中,不小心在简书App点发布了,因而小文也沉寂了,不管了,这是自己心血凝聚的一篇,心中有数即可。
《挑柴卖火渡年关》及《树王一一香椿》两文虽谓之参赛征文,几斤几两,心知肚明,只不过重在参与,重在学会投稿罢了。人家平台没拒稿,而且重新编辑加图片,我已感恩了。这两篇准备于新年第四周分别在简书见面,毕竟首发别的平台,重发拉开间距,遵从江湖约定。
星期6晚上写了一篇《土巴蛇咬石磙》,这是应元旦那天的灵感而写的,写着写着这又要分两篇了,《土巴蛇咬石磙》为纪念张去疾老师而作,还有姊妹篇《石磙及其它》,在这篇里将叙述石磙打场,抄秧田包子,搭草架,抬猪卖等农事活动。这还是要反复修改的。
至周6收获欢喜数3000,又一次小高兴。
周日,同事带来炸粑。
据同事介绍,这是粳米制作的。选上好粳米,在水里浸泡2至3天,带少量水份经细磨,也可在这米粉里掺少量山芋粉,做成半公分厚的大园饼,大园饼上锅里蒸熟,熟饼先切条,长条再切成薄片,薄片经日光晒透晒干,再用炸爆米花的罐炸成的。
这炸粑为家乡传统食品,街道上每逢星期6,有一位炸爆米花师傅定时定点经营着快要消失的营生,一班后生真是难得一见这个行业了。
松脆的炸粑,又甜又香,到嘴里一抹光,只留下厚厚鲜味。
转眼新年第三周完结了,这一周仅学会向副刊投稿,向其它平台投稿,不希骥怎么样,只注重学会操作,重在参与,同时也进一步体会文章是要反复修改的。急燥了真不行。
炸粑也告诉我,春节在期盼中临近了,我要做好哪些事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一点不假,借烂笔头记下瞬间所想,添为自己新的一年一路的足迹,自己感到幸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