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里,西安两个字后面紧接着的就是“陕西省省会、十三朝古都”。一提起西安,必然会有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给一座城市的定性,大多依据于它的历史面貌。而跟历史有关的东西,又多半跟厚重、沉稳、老气、保守成为一体。也正是如此,才给人以固有的、难以挪移的西安古城印象。
2015年的人口普查显示,西安人口达870.56万。2016年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到西安旅游的人次达1.5亿。那么,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这座城市?为了弄清楚如今的西安在人们心目中的真实印象,我们通过网络、实地采访、数据收集等等方式,从接近500人的描述中,整理出了下面这些故事。
A小姐很喜欢西安的沉稳与大气,尤其是那保存完整的明代城墙,她习惯把城墙以内叫城里,城墙以外叫城外。她住城里,在南二环边上工作,每天都需要跟形形色色的公司打交道,所以每天都在城里城外出出进进。更多的时候她喜爱这座城市的慢节奏,但在堵车的时候这种喜欢就有所削减:车以龟速缓慢往前挪,盯着车窗外似乎就可以瞧见,这座城市的空气跟它的年龄一样老成,连路边的冬青树都有大唐尘埃的影子,不过钟楼斜对面的巨幅广告,又强行将人拉回2017年。这时候,A小姐开始期望西安的速度稍快一点。加上在西安学习的两年,A小姐在这座城市统共生活了十年。从懵懂少女到为人母亲,西安记录了她的点点滴滴,她也深爱着这座城市,可她仍然会在堵车的时候发个朋友圈,吐槽这个城市的节奏实在是应该更快一点。
说起西安的堵车,住在吉祥村的李老汉开玩笑地说,这让我多活了半辈子。他隔三差五就会骑着他那快二十年的凤凰牌自行车,沿小寨西路转到长安中路,直走到钟楼,再从广济街往南转回来,经过小雁塔。这一趟路程下来,以前一个半小时能够搞定,还能在鼓楼广场坐一会。而现在要用掉三个半个小时。都是因为车多。在李老汉的印象中,30年前登上城墙,可以清晰地看到遥相呼应的钟楼、大雁塔,以及相隔近百里的终南山,街上空空荡荡。他感叹说,西安啊,车速没有经济速度快啊,因为是古城。
李老汉住的吉祥村,在西安的城中村中名气尤盛,大抵是因为它易于记忆的名字以及村中的各种故事。在西安,城中村数量可谓“独树一帜”。2009年的时候,187个城中村上了拆迁名单,2017年又有34个城中村面临改造。在外来人的眼中,一个省会城市还有着传统的村子,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城中村,刘远山已经从新奇转变到习以为常。他刚到西安的时候,工作没着落,就住在一个城中村里,吃穿住行都很便宜。他说,别看我住了进去,但我从来不敢告诉家里人我在西安的一个村子里住着,我爸妈一定不会理解城市里怎么可能还有村子。当然,现在刘远山已经不再有当初的顾虑和抱怨了,工资涨了不少的他仍没有计划搬走。刘远山前不久的朋友圈里这样写着:每个城市都有城中村,但让我割舍不下的只有西安,尽管人们对城中村的质疑不断,但它让我这样的打工族在这偌大的城市中找到归属。
正好,从甘肃来的李先生对城中村有着相似的理解,他总是跟朋友说,在西安的村里能够触摸到传统文化这个尊贵的词语。他做室内装修,从北山门到八里村,再到东三爻,他都租住过。比起那些高层小区,他认为村里更有内涵。早晨或日暮,三两老人围聚一堆,冷不丁一声吆喝,秦腔就起来了。路过某些巷子口的时候,经常能看见有着朱红色大木门的低矮建筑,门上布满柳钉,门口两座小石狮怒目圆睁。恍若间穿越到了古代,到了王谢堂前。
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嗓子秦腔,一座西安城。西安人把他们的高贵和尊严、热情和奔放,凝固在了那宏大无比的建筑上,汉唐遗风,皇家气派。
说到建筑,西安的建筑总是让人神往的。建筑系刚刚毕业的小杨,特地从上海坐火车到西安,一定要看看西安这些经历千年风雨的城墙楼阁。她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从一走出火车站,入目的灰色城墙便开始提醒,这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王之都。
人们跟西安的故事,大多将重心落在了古都的“古”字上。尤其是十三朝古都这个显眼的标签,凝聚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将 “古老”“传统”这些关键词裹挟其中,让“保守”“刻板”被脱口而出。也因此,西安被归置为“一个并不活跃的老派城市。”
这个城市最辉煌的历史都发生在唐朝,但现在还能让人触摸到的,除了大小雁塔,也就只有大明宫了。而它,也仅有一排红漆斑驳的土木建筑,在层层迭起的高楼中高傲的固守,在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固守着它冗长的故事,奋力要让昔日恢弘威武、群臣朝拜的皇宫,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脑海里。
古建筑都是被历史翻过去的一面,而它依然在现代人的心目中留存,甚至大过了对现代建筑的关注。这跟文化有莫大的关系。但一提起文化,又跟厚重、传统挂上了钩。在随机对10个人的街访中,有9个人认为文化跟自己的生活存在距离。在对现代建筑关注度问题上,都认为现代建筑遍地都是,千篇一律,稍有造型的又跟这座古城的格调不搭,不及文物古迹有看头和价值。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要落足到现代都市化的建筑上来。那么,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上开创新天地,该怎么去做?像深圳那般打破重塑?它的前生只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因为“打破”了重塑,有了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西安,可不能去“打破”,否则几千年的历史往哪搁?
但不论如何,我依旧深爱着这座城市。我只是沧海一粟,只能是在这座城市里生存着,看它的好,看它的坏,看它的一切。但终究,我不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