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
CSS伪类:active
如果你想使用元素的伪类来实现 按下激活
状态,那么你需要知道以下问题:
- iOS上的几乎任何浏览器,定义元素的伪类
:active
都是无效; - Android上,
Android Browser
和Chrome
都支持伪类:active
,其它第三方浏览器有部分不支持; - 定义了
:active
并且当前浏览器环境支持,当手指在滚动或者无意间的划过时,:active
状态都会被激活;
为了规避上述所有的问题,如果需要
按下激活
状态,推荐使用js
新增一个className
清除输入框内阴影
iOS上的几乎任何浏览器输入框(input, textarea)默认有内部阴影,但无法使用 box-shadow
来清除,如果不需要阴影,可以这样关闭:
input,
textarea {
/* 方法1: 去掉边框 */
border: 0;
/* 方法2: 边框色透明 */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 方法3: 重置输入框默认外观 */
-webkit-appearance: none;
appearance: none;
}
Samsung S4圆角Bug
Samsung S4
手机在 Android Browser4.4.2
上(其他版本未测),如果你使用了 border-radius
,并且使用了 -webkit-transform
属性,当使用了 translatez
或者 translate3d
值,圆角会出现问题:
<style>
.test {
border: 2px solid red;
width: 50px;
height: 50px;
border-radius: 50%;
background-color: gray;
box-shadow: 0 2px 5px rgba(0, 0, 0, .3);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0, 0) translatez(0);
transform: translate(0, 0) translatez(0);
}
</style>
<div class="test"></div>
如上代码,-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0, 0) translatez(0)
将会导致圆角无法包裹住 background-color
。
当然,-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3d(0, 0, 0)
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的某个场景是这样的,那么可以直接使用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0, 0)
来避免这个问题。
边框圆角致背景溢出
在红米和OPPO等手机某些版本的 Android Webview
中,如果一个元素定义了 border
+ border-radius
,这时如果该元素有背景,那么背景将会溢出圆角之外。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CSS对背景裁剪(background-clip)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通常它可以是 border-box | padding-box | content-box
这3种方式。
浏览器的默认裁减方式是 border-box
,即溢出 border
之外的背景都将被裁减。
对于上述无法裁减边框之外背景的手机,将值定义为 padding-box | content-box
都能fix这问题,不过更推荐使用 padding-box
。因为使用 content-box
,如果定义了 padding
不为 0
,背景将无法铺满元素。
一个失败的圆(圆角)
在移动平台上开发时,用CSS画一个圆很简单,只需要一句代码:
.circle {
border-radius: 50%;
}
不过,在 Android Browser2.*
上,这个定义将会失效,而显示为默认的矩形。
因为 Android Browser2.*
不支持以 百分比
作为 border-radius
的值,所以如果你需要兼容 Android Browser2.*
,那么你可以这样:
.circle {
width: 10rem;
height: 10rem;
border-radius: 5rem;
}
如果你觉得这样定义不够灵活,想懒一点,那么其实可以给 border-radius
预设一个比较大的值,比如 100rem
,用以避免当元素的尺寸变了,圆角半径也得跟着变,除非元素的尺寸超出了你预设的阀值。
不要使用伪元素动画
有的时候你可能会为了减少页面上的DOM数,而使用伪元素。但如果你想给伪元素增加 animation
或者 transition
动画,这时候会碰上支持性问题。
如果你的项目需要支持以下系统版本,那么建议直接使用真实元素:
iOS Safari6.1及以下
-
Android Browser4.1.*及以下
,包括一些深度定制的系统,比如:- 魅族 - Flyme OS 4.1.1.1C及以下(比这高的版本尚未测试过)- 咱国产能别这么坑么(安卓版本为4.4.4的魅族MX4 pro)
:checked与兄弟选择符一起使用的bug
在 Android Browser4.2.*及以下
(可能版本稍有出入)(包括坑爹的Flyme),如果你有这样一段代码:
input:checked ~ .test {
background-color: #f00;
}
那么将无任何效果,如果你想使得上述代码生效,有2种方式:
第一种,使用 input
和 +
进行激活:
html + input {}
input:checked ~ .test {
background-color: #f00;
}
只要存在 input
和 +
选择符配合使用的选择器(空规则集也行)即可使得上述代码激活生效。
第二种,直接换成 +
:
input:checked + .test {
background-color: #f00;
}
为什么flex布局不生效
- 使用块级元素作为
flex items(flex子项)
;
Android Browser4.3及以下
,iOS Safari6.1及以下
的flex子项
需要使用块级元素,在这些版本之上还可以使用行内块元素
在这些版本中,如果你发现flex子项之间出现了间隙,或者在未定义换行的情况下子项自身抑或子项之间换行了,或者出现了其它不正常的情况,那么仔细看一下flex子项可能是使用了行内级元素;
- 当横向布局时,给
flex子项
子项定义width
为非auto
的值
Android Browser4.3及以下
,iOS Safari6.1及以下
的flex子项
如果没有显式的定义width
为非auto
的值,那么子项分配父元素剩余空间时将会不符合标准预期;
- 当纵向布局时,给
flex子项
子项定义height
为非auto
的值
Android Browser4.3及以下
,iOS Safari6.1及以下
的flex子项
如果没有显式的定义height
为非auto
的值,那么子项分配父元素剩余空间时将会不符合标准预期;
为什么小于12px字号不生效
如果你是从pc
开发转到移动平台的,或者应该记得在pc
端,Chrome
及后来加入Webkit阵营的Opera
都不支持页面字号小于12px
,当然你可以通过更改浏览器设置来改变这一情况,然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不是么?
不幸的是,在移动端这个限制也依然存在,在Android Chrome
上(包括部分版本上的Android Browser
),仍然不支持小于12px的字号(测试至Android5.0.2, Chrome46),除此之外,其他浏览器包括iOS上众浏览器都能够很好的支持超小字体。
所以,如果希望你的程序足够安全,尽量不要定义小于12px的字号,或者换一种方式来实现。
题外话:假设你的项目使用了
rem
,那么不要使用10
作为换算因子,原因也如上
经验
禁止保存或拷贝图像
通常当你在手机或者pad上长按图像 img
,会弹出选项 存储图像
或者 拷贝图像
,如果你不想让用户这么操作,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禁止:
img {
-webkit-touch-callout: none;
}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在
iOS
上有效。
取消touch高亮
在移动设备上,所有设置了伪类 :active
的元素,默认都会在激活状态时,显示高亮框,如果不想要这个高亮,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禁止:
.xxx {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
禁止选中内容
如果你不想用户可以选中页面中的内容,那么你可以禁掉:
html {
-webkit-user-select: none;
}
快速回弹滚动
- 早期的时候,移动端的浏览器都不支持非body元素的滚动条,所以一般都借助 iScroll;
- Android 3.0/iOS解决了非body元素的滚动问题,但滚动条不可见,同时iOS上只能通过2个手指进行滚动;
- Android 4.0解决了滚动条不可见及增加了快速回弹滚动效果,不过随后这个特性又被移除;
- iOS从5.0开始解决了滚动条不可见及增加了快速回弹滚动效果
在iOS上如果你想让一个元素拥有像 Native 的滚动效果,你可以这样做:
.xxx {
overflow: auto; /* auto | scroll */
-webkit-overflow-scrolling: touch; /* 该规则可能引起iOS UIWebView崩溃 */
}
设置添加到主屏幕的Web App标题
iOS Safari
允许用户将一个网页添加到主屏幕然后像 App
一样来操作它。我们知道每个 App
下方都会有一个名字,iOS Safari
提供了一个私有的 meta
来定义这个名字,代码如下:
<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title" content="Web App名称" />
Android Chrome31.0
,Android Browser5.0
也开始支持添加到主屏幕了,但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定义标题的方式,所以如果你想统一 iOS
和 Android
平台定义 Web app 名称的方式,可以使用 title
标签来定义,代码如下:
<title>Web App名称</title>
但如果你想要网页标题和App名字不一样的话,那就只有iOS才行。
设置添加到主屏幕的Web App图标
当我们将一个网页添加到主屏幕时,除了会需要设置标题之外,肯定还需要能够自定义这个App的图标,代码如下:
<link rel="apple-touch-icon" href="app.png" />
不过该方案,在拟物设计的 iOS6及以前
会自动为图标添加一层高光效果,iOS7
已使用了扁平化设计,所以如果使用该方案,在不同版本下得到的效果会不一致。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原图作为App的图标,用以保持各平台表现一致,代码如下:
<link rel="apple-touch-icon-precomposed" href="app.png" />
如果你想给不同的设备定不同的图标,可以通过 sizes
属性来定义,形如:
<link rel="apple-touch-icon" sizes="76x76" href="ipad.png@1x" />
<link rel="apple-touch-icon" sizes="120x120" href="iphone-retina@2x.png" />
<link rel="apple-touch-icon" sizes="152x152" href="ipad-retina@2x.png" />
<link rel="apple-touch-icon" sizes="180x180" href="iphone-retina@3x.png" />
规则如下:
- 如果没有跟相应设备推荐尺寸一致的图标,会优先选择比推荐尺寸大并且最接近推荐尺寸的图标。
- 如果没有比推荐尺寸大的图标,会优先选择最接近推荐尺寸的图标。
- 如果有多个图标符合推荐尺寸,会优先选择包含关键字precomposed的图标。
实际情况下,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接近或者已经达到视网膜屏质量,所以如果想省事的话,可以分别为 iPhone
和 iPad
定义一种高质量的 icon
即可。
该方案在 iOS
和 Android5.0+
上都通用。
添加到主屏幕时隐藏地址栏和状态栏(即全屏)
当我们将一个网页添加到主屏幕时,会更希望它能有像 App
一样的表现,没有地址栏和状态栏全屏显示,代码如下:
<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capable" content="yes" />
该方案在 iOS
和 Android5.0+
上都通用。
添加到主屏幕时设置系统顶栏颜色
当我们将一个网页添加到主屏幕时,还可以对 系统显示手机信号、时间、电池的顶部状态栏
颜色进行设置,前提是开启了:
<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capable" content="yes" />
有了这个前提,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进行定义:
<meta name="apple-mobile-web-app-status-bar-style" content="black" />
content只有3个固定值可选:default | black | black-translucent
- 如果设置为
default
,状态栏将为正常的,即白色,网页从状态栏以下开始显示; - 如果设置为
black
,状态栏将为黑色,网页从状态栏以下开始显示; - 如果设置为
black-translucent
,状态栏将为灰色半透明,网页将充满整个屏幕,状态栏会盖在网页之上;
该设置只在 iOS
上有效。
电话号码识别
在 iOS Safari
(其他浏览器和Android均不会)上会对那些看起来像是电话号码的数字处理为电话链接,比如:
- 7位数字,形如:1234567
- 带括号及加号的数字,形如:(+86)123456789
- 双连接线的数字,形如:00-00-00111
- 11位数字,形如:13800138000
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数字也会被识别,但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有些时候这是不必须的,所以你可以关闭电话自动识别,然后在需要拨号的地方,开启电话呼出和短信功能。
- 关闭电话号码识别: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 />
- 开启拨打电话功能:
<a href="tel:123456">123456</a>
- 开启发送短信功能:
<a href="sms:123456">123456</a>
邮箱地址识别
在 Android
(iOS不会)上,浏览器会自动识别看起来像邮箱地址的字符串,不论有你没有加上邮箱链接,当你在这个字符串上长按,会弹出发邮件的提示。
- 关闭邮箱地址识别: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email=no" />
- 开启邮件发送:
<a href="mailto:dooyoe@gmail.com">dooyoe@gmail.com</a>
如果想同时关闭电话和邮箱识别,可以把它们写到一条 meta 内,代码如下: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 />
关闭iOS键盘首字母自动大写
在iOS中,默认情况下键盘是开启首字母大写的功能的,如果业务不想出现首字母大写,可以这样:
<input type="text" autocapitalize="off" />
关闭iOS输入自动修正
在iOS中,默认输入法会开启自动修正输入内容的功能,如果不需要的话,可以这样:
<input type="text" autocorrect="off" />
禁止文本缩放
当移动设备横竖屏切换时,文本的大小会重新计算,进行相应的缩放,当我们不需要这种情况时,可以选择禁止:
html {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
需要注意的是,PC端的该属性已经被移除,该属性在移动端要生效,必须设置 `meta viewport'
待续啊待续。。。
强制竖屏
<!-- UC强制竖屏 -->
<meta name="screen-orientation" content="portrait">
<!-- QQ强制竖屏 -->
<meta name="x5-orientation" content="portrait">
<!-- UC强制全屏 -->
<meta name="full-screen" content="yes">
<!-- QQ强制全屏 -->
<meta name="x5-fullscreen" content="true">
不对网站进行缓存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优先使用IE和chrome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chrome=1" />
待续啊待续...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toLowerCase();
<a name="userAgent"></a>
1.判断是否是微信
function isWeixinBrowser() {
return (/micromessenger/.test(ua)) ? true : false;
}
2.判断是否是android
var isAndroid = ua.indexOf('android') > -1 || ua.indexOf('linux') > -1;
3.具体过程
scheme是客户端定义的url-scheme
$("a[href^='scheme://']").on('click',function(e){
e.preventDefault();//阻止默认行为
if(isWeixinBrowser()){
$('.layer').show();//遮罩层(使用外部浏览器打开,此处样式自行设定)
}else{
if(isAndroid){
//android
$('body').append("<iframe src="" style='display:none' target='' ></iframe>");//target为空防止在当前页面刷新
setTimeout(function(){window.location = 'http://www.510wifi.com/weixin_download_client.html'},600);
}else{
//ios
window.location = 'scheme://openapp';
setTimeout(function(){window.location = 'itms-apps://itunes.apple.com/app/id123456789'},25);
}
}
})
附:判断手机端各种浏览器
if (ua.match(/WeiBo/i) == "weibo") {
//在新浪微博客户端打开
}
if (ua.match(/QQ/i) == "qq") {
//在QQ空间打开
}
if (browser.versions.ios) {
//是否在IOS浏览器打开
}
if(browser.versions.android){
//是否在安卓浏览器打开
}
var u = navigator.userAgent, app = navigator.appVersion;
trident: u.indexOf('Trident') > -1, //IE内核
presto: u.indexOf('Presto') > -1, //opera内核
webKit: u.indexOf('AppleWebKit') > -1, //苹果、谷歌内核
gecko: u.indexOf('Gecko') > -1 && u.indexOf('KHTML') == -1, //火狐内核
mobile: !!u.match(/AppleWebKit.Mobile./), //是否为移动终端
ios: !!u.match(/(i[^;]+;( U;)? CPU.+Mac OS X/), //ios终端
android: u.indexOf('Android') > -1 || u.indexOf('Linux') > -1, //android终端或uc浏览器
iPhone: u.indexOf('iPhone') > -1, //是否为iPhone或者QQHD浏览器
iPad: u.indexOf('iPad') > -1, //是否iPad
webApp: u.indexOf('Safari') == -1 //是否web应该程序,没有头部与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