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的巨轮扬帆起航,驶过四十余年的波澜壮阔,中国的社会面貌如同春天的原野,日新月异。然而,在这片翻涌的社会洪流中,某些传统文化的坚实内核却始终如一,静静矗立。
八十年代,婚嫁习俗中的“三大件”是家庭富足与社会繁荣的鲜活写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大件”的内涵早已焕然一新。
那时,整个社会犹如春天的原野,充满了勃勃生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解放思想”的春风中苏醒,焕发出新的活力。人们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生活,追求幸福。婚嫁习俗中的“三大件”,便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缩影,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三大件”已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们如同现代的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们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人们生活的点滴变化。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婚嫁习俗中的“三大件”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我之所以忽然想起了那个年代里的“三大件”,是因为母亲戴起老花镜,正在缝纫机旁边轧一件衣服。上午去外边的时候,被树枝撕了一个口子。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与缝纫机盛行的年代里,每个家庭必备的“三大件”。
我坐在旁边,看着她娴熟的动作,我就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她买布料,回来自己裁剪,然后坐在缝纫机旁边,突突突地忙碌几天,新衣服就诞生了。
如今都过去新世纪了,再也没有人穿自己缝制的衣服了,但缝纫机还是母亲的生活必须品。她住哪个房间,她就搬到哪里;她搬了新家也不例外,首先要给缝纫机找个合适的地方。
我问母亲我们的缝纫机是不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买的,母亲笑着说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嫁给父亲的时候,家里很穷,买粮食都舍不得一次性多买,哪还有多余的钱买缝纫机。
买来缝纫机的时候,我已经出生了。
我开玩笑地说,你们结婚的时候,是不是父亲“三大件”一件也没有拿出来。母亲说那倒是没有,父亲花了一百多块钱给买了一块“上海牌”的手表,新的。但是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供销社、百货都买不到。是父亲从别人手里回(转卖品)过来的,他们家遇到了困难,买回来的手表还没用,就马上变回了钱。
我又问我家至今还存留的“大二八”飞鸽自行车是什么时候买的,她说也是结婚以后买回来的。供应的年代,什么都是紧缺的,攒了好久的钱,开不到证明,也是买不到的。但是还好那时候父亲上班,开证明虽然一番周折,但是也比有的家庭早一步,买到了自行车。
难怪父亲至今不舍得买给收废品的,更别说扔掉,也许在他心里那辆场面在风雨中沧桑的破自行车,是他们当年来之不易的“奢侈品”。我对这个事情很好奇,母亲说以前经常和我们谈起的,我居然都不记得了。
我的确对父母给我们讲的出生前的故事模糊不清了。可是母亲一边转动缝纫机,一边和我说,那个年代的事情,说都说不完的,就是一针一线,一碗一筷都有故事。还是你们现在想回到那时候看看,我们这代人想起来,真叫忆苦思甜呢,还是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母亲说你看看现在的社会多好,要什么有什么,你一部手机,除了不能当衣服穿,什么都能变出来。你姥姥家很早就有的自行车,我十七岁就学会骑车了,我一个人要骑很远的路去赶集,我的玩伴们都羡慕得不行。结婚后虽然只有一块手表,但是它是“上海牌”的,也能炫耀很久。
再度回首当年父母辈生活里的用品,我不禁思绪万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很难理解80年代的人居然会把自行车当成结婚的“三大件”之一,然而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确实是稀罕物,用现在的话说,应该属于奢侈品,有机会讲讲我童年里与大二八自行车的故事,又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