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诉说:“唉,昨晚不在家,家里那俩孩子都打起来了!”一脸的无奈,“看来即便在家里放养也是不行的,必须有人管!”
“是吗?多好啊,能有人一起打架!”我一头说一头暗笑,想象着两个小姑娘会打成什么样子,会发辫散乱狼狈不堪呢?还是花拳绣腿嘴不相让?
不由地想起从前,哪个孩子,不是打出来的?挨父母打,孩子间相互打架。
以我家为例:我们家四个兄弟姐妹,男女各两个,或组团,或单挑,都是实力相当地进行,因父母经常不在家,四个人又往往无法用投票方式解决问题,只好嘴巴拳头一起上了。
打得最厉害的是姐姐和大哥哥了。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大哥哥比她小一岁,好的时候两人黏在一起,不好的时候便翻脸不认姐弟。纷争往往都是由家务活的分配开始,世上好多事情的发展总是违背了良好初衷,结果是背道而驰,就像妈妈,分配家务的时候,只说今天这个事那个事你们要一起完成,却不具体指派某人负责谋事,她的本意是想培养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后果可想而知:两人推来推去谁也不肯多干一点活并且都有理由,姐姐觉得自己是老大,大人不在家自然接替指挥官的位置,指挥官嘛,发布命令指点指点就行,无需亲自动手。大哥哥自然是不服气的,拒绝执行命令,拒绝得很过分,说既然你是老大,应该什么都负责什么都干。说不过,就开打,姐姐地位高,哥哥力气大,各有优势,为扫一次地,为倒一次马桶,为浇一次园子……都吵都打,不可开交。最后妈妈也没办法,她自己很忙,没时间在家里管着,经过几次谈话无效后,把大哥哥寄到50里外的伯伯家“篱下”,据说,那时大哥哥是有悔意的,但,已无法挽回了。
我清晰地记得,每当开战前的对峙时刻,我便站到姐姐身边,小哥哥则立在大哥哥身后,没有动员也无需强迫,自觉形成男女对阵的局面,当然,站,也就是站个态度,打,都是主将亲自打的。现在想起当时那肃穆场景,都颇觉好笑。
大哥大姐的战争时代结束了,新的战场硝烟又开始弥漫,主角变成了我和小哥哥。
小哥哥比我大两岁,但他那时长得慢,身高只比我高两公分,从外表看,差不多也是实力均等。打架的原因也都记不得了,想吵就吵想打就打,不需要理由,也什么都是理由。那时我们吸取了哥姐的教训,基本上不在家务上做文章,再加上小哥哥是个勤快的人,又负责,不会计较多干少干,我即便稍懒些,也无所谓,妈妈也总结了经验教训,把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那么,这架,打得就是个心情了。
比如,我跟小哥哥玩弹珠玩弹弓玩什么的,有时输了的人耍赖皮,赢的人不相让,便吵,吵了再打;又比如,我们和好时他送我一些他心爱的东西,但有时会后悔,想要回去,我不给,还说:有借有还,给的不还。提醒他要守信用,也惹得他恼羞成怒,于是,一个抢一个挡,一个跑一个追,屋前屋后,楼上楼下,都成了战场。不过,所有的战事,都会在妈妈回家前结束,不管当时有多激烈,要是不小心让妈妈看出点蛛丝马迹,严厉拷问也是不会说的,这只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与其他任何人无干。结果是各打五十板,受刑时我们偷偷怒目相对,嘴巴里可不敢吭声。
我也打过别人。刚上小学那会儿,班里有个男生,也是同村的,懦弱得任谁都可以欺负,只会缩在角落里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也曾随众人踹过他一脚,那苍白的脸和躲闪的眼神至今记得,现在想起来都满心内疚。
到了自己有了儿子,大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孤独得很,哪有对手可打?年纪相仿的表姐表妹,亲热得不得了,能来一起玩,好得把心都愿意掏出来,哪里打得起来?也曾有一次,跟几个朋友一起带孩子去山上摘柿子,不知怎么回事,儿子跟那个比他大两岁的男孩扭到一起了,两人脸涨得通红,眼珠子在冒火,我有点兴奋:一场精彩的打斗戏要开场了!说时迟那时快,两个大人冲上前各拉一个……唉!
没有架打的童年该有多寂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