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人人交都要做到,言必出行必果。
晚上去青年会参加团契敬拜,女儿要求我带汉堡糖回来,出了门,下楼第一件事就是先去买好了放在包包里。我吹着风哼着歌回到家,女儿看到我拿出汉堡糖的样子,别提有多开心。
睡觉时间到了,我征求女儿的意见,让她看完最后一集动画片后自己关掉电视。趁我洗漱的时间她耍了个小聪明,又多看了一集,被我发现后还迟迟不想关电视。
“妈妈答应给你买汉堡糖,有没有做到,”我说
“有”她小声回答
“那你是什么心情?”
“很开心”
“这个行为就叫做守信用,所以,说到做到会令人愉快。”
女儿面露喜色。
“如果妈妈答应给你买,却两手空空回来,你会什么心情”我问
“很难过”她小声嘀咕
“是啊,失信总会令人沮丧。你答应了妈妈却没做到妈妈有些不开心,有点失望”。
我循循善诱,她乖乖的关上了电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会遇到很多言语和行为不一致的人。尤其是大人喜欢哄骗小孩子,说是为了孩子好更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要。却不知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欺骗意识,孩子会效仿也会对之失去信任。
几天前,女儿的奶奶,为了让女儿多吃饭,答应吃好饭,给女儿拿小狗陪她玩。结果,说到没有做到。女儿屡屡提醒奶奶,奶奶却不为所动。想到这件事,我借此引导女儿“奶奶的行为你觉得对吗”“不对,我再也不相信奶奶了”她气愤的回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妈妈一样,说到做到,妈妈也会忘记,但你提醒妈妈一定会记起。所以重要的是,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像爷爷一样?女儿摇摇头似懂非懂的看看我,指了指被关掉的电视。
很多时候看似一个小小的允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也会惊起一片涟漪,或是期待抑或是失望,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今后的行为。
孟子的母亲总是教育有方,为了孟子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有一天,小孟子和同伴玩的正开心,看到邻居在杀猪,便好奇的问母亲,母亲说杀猪是为了给他吃肉。小孟子高兴极了说着,有肉吃喽!有肉吃喽!
孟母说后很是内疚,心想:我在怀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就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也不吃,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现在我若欺骗他,不就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吗?
于是,一向节俭的孟母毫不犹豫地去邻居家买了肉回来,做给孟子吃。
德莱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若想教人诚实,须得自己真诚。孟子的学识得益于母亲的教导。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成于守信,败于失信,信和心是相通的。箴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无论“守”与“失”都是出自内心,内心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品质。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就拿借钱这件事来讲,几乎是人人都经历的,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几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明明说好三天后,三个月能还就不错了,再拖拖三年,更有甚者携款一去不复返。这种人的品质显而易见,会有真正的朋友么,是要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是直接列入黑名单?
看看聪明的人会怎么做,说好三天,再难也要按约定的时间还给对方,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增加了信誉度,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做事会更通达,朋友也只会越来越多。“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毕竟我们都喜欢和诚实守信之人共事。
将别人的秘密公之于众,也是失信的一种行为。人家信任你,把秘密告诉你,你却没保守住嘴巴,给人带来尴尬的局面,失去一个朋友,失去自己的信誉。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还有一种人,口蜜腹剑。嘴上甜言蜜语说的动听,其实心里憋着一肚子坏水,这类人不易堤防,若不在意,一不小心就中了预设的圈套。正如泰戈尔所言: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不论环境怎样,周围的人如何,始终保持正念,为内心留一片净土,言而有信,以诚待人。积极向上,成为身边人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