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因为陪儿子散心,爱上了骑行,先是从县城骑到告成,两次是和儿子一起,一周后和孟丽又去了一次告成。后来萌生了骑车去西藏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开始经常骑车,提高耐力,做好身体方面的准备。
从登封县城到颍阳镇,经少林小区的旅游公路上文水公路,来回70公里,坡道长,坡度大,对体力和意志是很大的检验,还好我来回不下车,孟丽陡坡推了几个,回来后我感觉基本不累,孟丽骑的少疲劳程度大些。
我们这里是山区,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平路几乎没有。刚刚开始骑车的时候,变速器不会用,山地车的车座小,当熟练了以后适应了,骑车就从技术活变成了力气活。
骑行的这几个月时间,我有很多感悟,佛家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我是有切身的感受。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上了下,下了上。去时上,回时下。坡,就在那里,不上不下,上坡和下坡因为我在峰谷的不同而有分别,但坡道就在那里,上坡困难时想要下车推行的当下再坚持坚持,下坡就会到了;下坡时顺风顺水,时刻记着控制车速,不断提醒自己,速度高,风险大。突然间对《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有了更深的体悟:路,坡坡相连,起伏不断,心,受想行识,境遇随迁。生活何尝不是如此,逆境时要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顺境时,要提防乐极生悲。
行走在路上,人看我,我看人。徒步的,骑车者如我,开车的,都走在自己的路上。有人行走是为了回家,有人行走是为了出门,有人行走是要去种田......,那么我呢?我肯定不会为了行走而行走,我行走是为了练体力和自己的心对话,是为了感悟生活。
上坡下坡无分别,你我就也无分别。以生活中比自己强的人做镜子,可以精进;以“不如”自己的人做镜子,又可使自己不懈怠。佛家说破除我执法执,了妄唯真,道家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基督说的爱,如是如来。
投资,实体的虚拟的无差别,着眼于供需,立足于爱。春秋时期的陶朱公在干旱的年景别人都卖出小舟的时候买入,别人都需要车的时候卖出洪涝年景收购的车,反之亦然。把社会需求,众生利益和自身利益完美的结合起来 ,自身又把套期的利润回馈社会。这就是爱,就是担当。
骑在路上也好,走在大街上也好,每个人都行走在路上,这是一条心路,有人短视,贪婪;有人大爱不爱。每个人的路都有一个尽头,从始至终,时间贯穿。每个人都一定会达到终点,但行走是为了行走?